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金史·列传第三十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余庆,三至廷试,不遂,因弃去。革颖悟,读书一再诵,辄记不忘。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真定主簿。察廉,迁韩碱令。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丁父忧,起复,签南京按察事。泰和六年,伐宋,革与高霖、孟子元俱被诏,体访三路官员能否,籍存留正官。改刑部员外郎、大兴府治中。知府徒单南平贵幸用事,势倾中外,遣所亲以进取诱革,革拒之。贞祜二年,迁户部侍郎。宣宗迁汴,迁知开封府事、吏部尚书。四年,拜参知政事。革奏:“有司各以情见引用断例,牵合附会,实启幸门。乞凡断例敕条特旨奏断不为永格者,不许引用,皆以律为正。”诏从之。是岁,大元兵破潼关,革自以执政失备御之策,上表请罪。不许,罢为绛阳军节度使。兴定元年,胥鼎自平阳移镇陕西,革以知平阳府事,权参知政事,代鼎为河东行省。是时兴兵伐宋,革上书曰: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攴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革移粟七万石以济之。二年,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晩禾未熟,牒行省耕毁清野。革奏:“今岁雨泽及时,秋成可待。如令耕毁,民将不堪。”诏从革奏。十月,平阳被围,城中兵不满六千,屡出战,旬日间伤者过半。左右请革上马突围出,革叹曰:“吾不能保此城,何面目见天子!汝辈可去矣。”乃自杀。赠尚书右丞。赞曰:贞佑执政李革,可谓君子,其进退之际,有古人为相之风焉。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三十七》)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

B.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

C.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

D.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复:古时官员服父母丧守期未满即应召赴任官职;有时指官员被革职后复出。

B. 路:宋、元时的行政区划名,宋代时相当于现在的省,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

C. 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财经事务的官署,是六部之一,其长官称尚书。

D. 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今之山西。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革品行正直,不媚权贵。他担任大兴府治中一职的时候,知府徒单南平凭着地位高贵、大权在握,派自己的亲信引诱他收取贿赂,他坚决拒绝。

B. 李革主张法制,澄清吏治。他发现官员常援引决断过的事例,牵强附会地处理事务,担心会打开钻漏洞办事之门,就请示完全以法律为准绳办事。

C. 李革心存仁爱,惠及百姓。做真定主簿时,他很廉正;担任韩城县令时,他拒绝盘剥百姓;在河东时,他上书请皇帝顾怜百姓,让他们能够生活。

D. 李革忠于朝廷,为国牺牲。当元兵进攻平阳时,他虽然势力孤单,人马不多,但依然屡屡出战,坚决抗击元兵,情势危急时不肯突围,自杀身亡。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

(2)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晩禾未熟,牒行省耕毁清野。

下载Word版试题
《金史·列传第三十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A   

4. (1)同知州事收受了富商的贿赂,把每年征收的军须钱分摊给下属各县,只有李革不听命令,提刑司认为他有能

(2)宣差粘割梭失到达河东,这时候晚庄稼尚未成熟,粘割梭失下发文书到行省,要求将农作物全部摧毁清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现在的策略应当使军队、百姓休息,蓄养精锐来防备敌人。宋朝虽然挑起事端,只可自我防备。如果不能忍受小的愤怒而考虑长远的谋略,恐怕有人会利用这个机会,那就不能对付了。皇上没有采纳。太原战后缺粮。”

“敌”是“待”的宾语,所以在“敌”和“待”之间不应断开,排除AB;

“不纳”,意思是皇上没有采纳(李革的建议),而非“太原兵”,中间应断开,排除C。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财经事务的官署”错误,掌管财经事务的官署是户部。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引诱他收取贿赂”错误,原文“遣所亲以进取诱革”,可知他是派遣亲近的人用“加官进爵”来引诱李革。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纳”,接受;“以”,把;“课”,赋税;“听”,听从;“以为”,认为。

(2)“至”,到达;“于是”,在这时;“牒”,下发文书;“清野”,清理。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亲名叫李余庆,经历三次考试至廷试,不中第,于是放弃了科举。李革聪明机敏,读书一二遍,就记住不忘。中大定二十五年考中进士,调任真定县主簿。监司考查,迁升他为韩城令。同知州事接受了富商的贿赂,将一年的赋税、军用物品分配给下属各县,唯有李革不听从,提刑司认为他能干。遭逢父亲丧事,服丧后恢复原职,担任签南京按察事。泰和六年,攻打宋朝,李革与高霖、孟子元一同接受诏令,亲自查访三路官员能干与否,登记存留的正长官。改任刑部员外郎,大兴府治中。知府徒单南平显贵得宠,执掌政事,权倾朝野,派遣亲近的人用加官进爵来引诱李革,李革拒绝了他。贞祜二年,迁任户部侍郎。宣宗迁汴,任知开封府事、吏部尚书。贞祜四年,授职参知政事。革上奏“:有司各根据自己的情况引用过去决断的事例,牵强附会,实际上打开了侥幸办事的大会。请求凡是断例、敕条、特旨、奏断不能作为久永准则的,不许引用,都按法律为正确判断的依据。”下诏同意。这年,大元兵破潼关,革自己以执政而在防备抵御上失策,上表请罪。不许,免去原职任绛阳军节度使。兴定元年(1217),胥鼎从平阳府调任镇抚陕西,李革以知平阳府事的身份,暂代参知政事,代替胥鼎担任河东行省。这时起兵攻打宋朝,李革上书说:“现在的策略应当使军队、百姓休息,蓄养精锐来防备敌人。宋朝虽然挑起事端,只可自我防备。如果不能忍受小的愤怒而考虑长远的谋略,恐怕有人会利用这个机会,那就不能对付了。”皇上没有采纳。太原战后缺粮,李革运送七万石粮食来救济。兴定二年(1218),(朝廷)差遣粘割梭失到河东路,这时晚稻还没有成熟,下文书到行省要耕地毁苗,清除原野上的全部庄稼,李革上奏:“今年雨水及时,秋天收成在即,如果命令耕地毁庄稼,百姓将不能忍受。”诏令采纳了李革的奏请。十月,平阳城被围困,城里的士兵不满六千人,多次出战,十天内受伤的人超过半数。随从请求李革上马突围出走。李革叹息说“:我不能保卫这座城,有什么脸面见天子?你们这些人可以离去了。”(李革)于是自杀。(朝廷)追赠他为尚书右丞。赞曰:贞祐年间的执政大臣李革,可称为君子。他在进退之间,有古人做宰相的风范。

录入时间:2021-03-24 09: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