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书剑侠事·(清)王士祯》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剑侠事

(清)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摄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鵷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

B.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

C.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

D.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侄,又称堂侄。是指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自己的堂兄弟的儿子,晋代称为同堂侄,后代简称为堂侄。

B. 康熙戊辰,是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纪年方法可分为帝王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此处“康熙”为皇帝年号,“戊辰”为干支纪年,“戊”为地支,“辰”天干。

C. 廨,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使用于汉代,常称郡廨、公廨。文中是指尼庵中住宿用的房屋,并非官府中官吏的办公场所。

D. 趺坐,指佛像的坐姿。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因此修行坐禅者经常采取这种坐法。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极简省的文笔,塑造了性格豪爽、行侠仗义、武功高强的女剑侠形象。

B. 小说开篇“神采四射”的宫妆女子“不知何许人”“去处去”倏忽而逝与后文“庵已空无人”前后呼应,凸显出剑侠的神秘。

C. 著红帩头的男子横行市里,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县役某一行人。尽管防范严密,但县役某一行还是被劫走官银。

D. 新城县役押送官银经过济南,因市集不安宁,客栈主人拒绝了他们的投宿,最后他们只好到离客栈西大约一里的地方投宿。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2)尼高髻盛妆,衣锦绮,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

下载Word版试题
《书剑侠事·(清)王士祯》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B    3. D   

4. (1)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点着灯烛,手拿弓箭、刀,等天亮。

(2)那个尼姑挽着髙髻,化着浓妆,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脚着丝袜,年龄十八九的样子,是一个美貌的女子。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可三十余”说的是年龄,和后面断开;“高髻如宫妆”说的是“发髻”,“髻上加毡笠”是所戴,中间断开;“结束为急装”是“装束”,“腰剑”是“佩戴”,中间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戊”为天干,“辰”地支。

【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不是经过济南,而是前往,不是离客栈一里,而是镇西北约一里。

【4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戒:告诫;明:形容词动用,点明,点亮;手:名词动用,手持;髻:名词动用,挽着高高的发髻;衣:名词动用,穿着;好:漂亮,美丽。

参考译文:

新城县县令崔懋,于清康熙戊辰年去济南,到了章邱西边的新店,遇到一个妇女,大约三十多岁,高高的发髻好像皇宫里的装束,发髻上戴着一个毡斗笠,锦缎衣服,弓鞋,穿着便于行动的紧身衣。腰里佩剑,骑一匹非常精神的黑驴,妇女神采四射,走得很快。尝试着问她是什么人,停住毛驴随便回答说:“不知道是什么人。”“要去哪里?”又随便答道:“去要去的地方。”一会儿向东跑去,快得飞鹰也追不上。崔懋说:“可惜我急忙着要到济南去,来不及追踪她的踪迹,我怀疑她是剑侠。”

表侄鹓于是叙述莱阳的王生的话说:顺治初年,莱阳县有些差役,押解官银数千两到济南,用木夹拼成方匣状,把官银装着,晚上要到旅馆住宿,主人拒绝了,并且说,镇西北一里路左右,有个尼姑庵,凡是有行李的人,都去那里投宿。于是引导他去,刚到旅店时,门外有个男人戴着红帩头(头巾),相貌非常狰狞。到了尼姑庵,进门,有三间房屋,开门向东,床具设置完备;北面是观音大士殿,殿旁边有小门,锁着。敲门许久,才有个老妇人出来应门。把投宿的缘由告诉她,老妇说:“只管住在西边房子里吧,不会有妨害的。”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点着灯烛,手拿弓箭、刀,等天亮。到了三更天,突然起了大风,山门轰然打开,正在吃惊地彼此看来看去,突然听到很凶暴的叫门声,大家急忙拿起兵器准备抵御。门已经开了,看去,原来是戴着红帩头的那个人。手里空空,只拿着一束迷香,扔在地上,所有人都倒地。到了天亮,才苏醒过来,银子已经没有了。急忙去集镇询问旅店主人,主人说:“这个人不时在集镇上游走,无人敢过问他,只有去尼姑庵投宿的客人,才会没事,现在你们应当去尼姑庵投诉他。但尼姑是一个有神异的人,必须我亲自前往求她。”

到了尼姑庵,老妇人出来询问是什么事。说:“莫非是为了昨夜官银的事情么?”回答她说:“是的。”进房子里说话。一会儿,尼姑出来,命令老妇人拿了蒲团盘膝而坐,旅店主人跪着告诉了她先前发生的事。尼姑笑着说:“这个奴才敢来做这种狡诈奸滑的事,罪孽应当处死,我当为你们做一决断。”于是示意老妇人进入里间,牵了一匹黑驴出来,取剑背在背上,跨上驴背向南山径直驶去。行走快如飞,一下子就看不见了。市镇上围观的人有好几百,过了一阵子,尼姑徒步,手拿人头,赶着驴回来。驴背背着木夹装着的几千两银子,好像一点也不重的样子。进门叫差役道:“来,看你的木夹盒子,官文封印和原来一样不?”检验了,果然和原来一样。把人头扔在地上,说:“看我没有杀错人吧。”大家围观,果然是戴红头巾的人。县衙们团团围绕着行礼,道谢了离开。到了从东回来的时候,再去造访,尼姑庵已经空无一人了。

那个尼姑挽着髙髻,化着浓妆,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打着绑腿,脚着罗袜,年龄十八九的样子是一个美貌的女子。市井中的人说,尼姑三四年前,和那个老妇人一起来到尼姑庵,不知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曾经有一个恶少夜里闯入她的房间,结果被拦腰斩杀,尸体抛在墙外,从此没有人再敢冒犯。

录入时间:2021-03-24 09: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