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史记·孔子迁于蔡三岁·孔子世家》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③率:行走。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⑤宰:家臣,总管。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 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 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D. 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

2.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 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D. 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予一以贯之

B. 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 吾何为于此

D. 人之不我信也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 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 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 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 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5.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不 得 行 绝 粮 从 者 病 莫 能 兴 孔 子 讲 诵 弦 歌 不 衰

6. 请把下面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7. 在陈蔡之围中如何体现孔子怎样的理想追求,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说明。在陈蔡之围中,孔子与自己的弟子子路、子贡、颜回进行了三次对话,这三位弟子对老师孔子的理想追求分别有何态度?孔子对三位弟子的评价又有何回馈,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形象?

下载Word版试题
《史记·孔子迁于蔡三岁·孔子世家》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B    4. D   

5.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6. 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容忍。   

7. (1)“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对自己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的精神。在游历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他屡次被围、屡遭不遇、屡受误解,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孔子的信念。(2)子路持悲观怀疑的态度;子贡肯定孔子的学说,希望老师降低标准顺应世道。颜回赞赏孔子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孔子告诫子路不要因为有仁德但不被人信任而放弃追求;孔子批评并告诫子贡君子应坚持自己的学说,应志向远大;孔子欣赏弟子颜回的认识。

(3)孔子是一个执着追求理想,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D项,“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句意为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其中“病”,动词,担心,忧虑。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辨析方法:关注虚词的词性的差异;关注其不同位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则”,表顺承连词“那么”;表转折连词“却”。

B项,“乃”,表顺承连词“就”;副词,表条件“才”。

C项,“而”,都是代词,通“尔”,“你的”。

D项,“之”,助词,用在主谓间;代词,可译为“这”。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这道题主要考宾语前置句。

A项,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予以一贯之”。

B项,是一般反问句。

C项,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吾为何于此”。

D项,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人之不信我也”。

B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D项,后半句“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不是“让”的意思。原文意思是: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先断开。

本题,“从者病莫能兴”的意思是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句中“从者”作主语,“病”作“从者”的谓语,所以用在“从者病”前后都停顿。“绝粮”意为“断绝了粮食”,“粮”作“绝”的宾语,故应在“绝粮”前后都停顿。“孔子讲诵弦歌不衰”的句意为: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该句主语是“孔子”,谓语是“讲诵弦歌不衰”,故应在主语“孔子”之前停顿。断句完成后,要疏通语意: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该句关键点:“道”,学说;“纲”,用法度;“统”,用道统;“为”,被;“容”,容忍。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这道题有四个小问题,前三个是分析概括文本内容,最后一个是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读懂全文,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筛选概括答题要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孔子与自己的弟子子路、子贡、颜回进行了三次对话的态度分析孔子的人物形象。

本题,“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对自己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的精神。在游历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他屡次被围、屡遭不遇、屡受误解,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孔子的信念。

孔子在陈蔡之围中,面对陈蔡的围困仍然坦然的为学生讲学,朗诵、歌唱弹琴。他认为,君子在困窘面前更要坚守节操,不能动摇自己的理想追求。

孔子面对自己不为君王重用的现状询问学生对这一境遇的看法。子路持悲观怀疑的态度,认为这是因为老师的修养还不够,学说不能为世人所容。子贡肯定老师孔子的学说,认为“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但他基于现实的情况,务实地希望老师能够降低自己的标准顺应世道。颜回赞赏老师孔子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认为即使学说不为世人认可接受,这恰是老师作为君子高于世人之处。肯定老师修道的思想,肯定了孔子对节操的坚守。孔子对三个弟子的回答给予了评价。孔子告诫子路不要因为有仁德但不被人信任而放弃追求,否则“安有伯夷叔齐、王子比干”;孔子告诫子贡君子应坚持自己的学说,应该志向远大,批评子贡“赐,尔之远矣”;孔子非常欣赏弟子颜回的认识,因为颜回支持君子的理想追求,所以孔子感到很欣慰。从以上分析,孔子是一个执着追求理想,坚持宣扬自己的仁政,不怕打击的人。他对弟子的询问耐心回答,针对弟子们不同的回答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表明他是一个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人。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翻译: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大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背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子贡名端木赐,字子贡)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识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串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帑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子路名仲由勺字子路),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子贡进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忍。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录入时间:2021-03-27 09: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