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明史•曾鲁•列传第二十四》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辩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

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B. 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C. 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D. 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这五部书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B. 洪武: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C.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赋税、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与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

D. 京畿: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五经》,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

B. 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

C. 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

D. 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

(2)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下载Word版试题
《明史•曾鲁•列传第二十四》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D   

4. (1)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正与邪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道义的事情。

(2)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阅鲁稿”“曰”等的主语应该是“上”,因此“上”后面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

“文运”作为“昌”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

句意: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的文章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赋税”错误。“赋税”不属于“礼部”职能。礼部下辖礼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初由侍郎掌管,炀帝大业三年,改侍郎为尚书之佐,各司侍郎均改为郎。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唐因之,置尚书、侍郎各一人,四司设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错,结合“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分析,破格提升官职是以前的事。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数”,屡次、多次;“具”,备办、准备;第一个“为”,给、替;“顺逆”,顺正与邪逆的道理;“约束”,规约、规章;第二个“为”,做。(2)“以”,因为,介词;“辞”,推辞;“下阶”,降一个品级;“持”,坚持;“不之许”,不同意他的请求(宾语前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个字不漏。年岁稍长,就熟悉精通古今知识。凡是几千年来的国家体制、人才、制度的沿袭变革,没有不能够说出的。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领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正与邪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道义的事情。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

洪武初年,撰修《元史》,任命曾鲁为总裁官。《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以曾鲁居首功。曾鲁请求归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他。当时议论礼的人蜂拥而起。曾鲁在众人中扬言道:“某礼应依据某说法就对,依从某说法就不对。”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不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派遣使者来拜祭。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曾鲁责备道:“裹袭金龙黄帕是错误的,交纳贡品称藩属却不奉为正统,把大义放在什么位置呢?”使者为过错道了歉,马上命令换去。安南陈叔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来观测朝廷的意图。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来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突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隐瞒,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道:“岛夷竟诡诈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的进贡。从此看重曾鲁。

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事罢了。”皇帝当日便破格提升六个品级,任命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的文章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乡试。甘露降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告归,于路途中去世。

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舌为笔的是曾得之。”曾鲁作文不留稿子,他的门徒偶有收集、摘录,也没有成书。

录入时间:2021-04-04 0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