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赠黎安二生序·(宋)曾巩》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赠黎安二生序

(宋)曾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辱以顾予               顾:探望

B.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     遗:遗留

C. 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   补:补授官职

D. 庸讵止于笑乎           庸讵:难道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予之同年友也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 予之知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使生持吾言而归                惑而不从师

D. 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其皆出于此乎

3. 从文言文特殊句式角度看,与“孰有甚于予乎”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   )

A. 孰能无惑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B. 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C. 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D. 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篇赠序是作者应黎生请求而写。赠序是一种古代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 作者劝告黎安二生不要合世同俗,并希望两人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之惑,这实际上是在勉励二生要坚持学习古文,反对俗文。

C. 本文的文眼即为“迂阔”二字,全文议论紧紧围绕“迂阔”二字展开,表达作者对于世人所讥笑的这种“迂阔” 的矢志不渝。

D. 本文也是作者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写的。作者虽长期受世人嘲笑,也绝不苟合世俗,以至于困顿至今。所以文中议论咄咄逼人,心中愤懑一泻无遗。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2)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下载Word版试题
《赠黎安二生序·(宋)曾巩》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B    3. C    4. D    5. D   

6. (1)我和安生学习这种古文,同乡邻里的人都讥笑我们,认为我们迂阔(不切实际)。

(2)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3)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知识,(帮助他们)学习书中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传授他们大道理、解答孩子们疑难问题的老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这就要求考生除了积累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即采用“积累+技巧”的备考策略,以求事半功倍。本题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采用语境推断法。A项中“遗”,联系学习过的《魏公子列传》中,“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结合文中“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可以推断这里 “遗”意思是“赠送”。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本题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要求考生除了积累一些虚词含义及用法,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A项,助词,表判断| 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B项,两个都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D项,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还是”|副词,加强揣测语气,“大概”。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指的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理解文意和文句翻译来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语法构造、语法形式不同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答题时,首先明确题干要求“与‘孰有甚于予乎’的句式相同的一项”,然后分析例句和选项。

例句“孰有甚于予乎”,是状语后置句,翻译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

A项,“孰能无惑” 无特殊句式,翻译为:谁能没有疑惑呢;

B.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无特殊句式,翻译为: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

C项,“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状语后置句,翻译为:他懂得道理,也在我之前;

D.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筋骨。

故选C项。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抓住两处关键词“则”,相同的句式“谓余之迂为善”“谓为不善”“有以合乎世”“有以同乎俗”,初步断句。然后结合句子含义具体断句。本句翻译为: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故选D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所以文中议论咄咄逼人,心中愤懑一泻无遗”错误,作者前文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文才,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不迂”,“不迂”而以“迂”名之。显示了世俗的谬误。正话反说,文曲意直,显示内在的锋芒。本文采用了委婉的表现手法。作者明明表达了自己的是非观,却在提法上留有余地,即劝诫黎、安二生“择而取之”,如何定夺,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吧。还在结尾处提出,希望二生转告苏轼,问一问他“以为如何”。这不仅表明作者的谦虚态度,而且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里之人”,同乡邻里的人;“迂阔”,不切实际;(2)中,“示”,拿给……看;“何如”,怎么样;(3)“句读”,书中断句;“非……也”,不是;“惑”,疑难问题。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录入时间:2021-04-08 09: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