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悌之道·》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悌之道

①伦理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人伦关系与人伦关切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具体体现为三个“有利于”:

②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悌作为对兄长的敬爱,与孝具有天然的联系性。将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同时,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个方面,“兄弟睦,孝在中”。义与悌更是紧密联系。“义之实,从兄是也。”义为行事得宜,分寸得当之意。幼弟对长兄的得当行为正反映了义的内容和要求。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做好它,仁义礼智便能顺其自然,唾手可得,故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者也”。

③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在家庭内部确立了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弟弟要时刻为兄长考虑,日常中尊敬顺从兄长。兄姐要用“友”回报“悌”,关心爱护弟妹。在孝悌思想的指导下,古人崇尚同居共财,甚者有十世同居,几千人吃一口大锅饭,而不闻争吵之声。即便兄弟成年后分家,悌友的思想也为财产划分添上了温情脉脉的色彩。分家之后各支仍旧相互扶持,荣辱与共,兄姐弟姐之间的悌德成为家庭家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因素。

④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悌德明确长幼秩序,强调长幼两者各守其道,各安其分。与强调父子关系的孝相结合,培养出每个人的伦序意识与伦理关切,“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⑤今天,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道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以一颗友好善意的心来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人情冷淡的现象,正是因为对陌生人缺乏兄弟般的热情,而习惯用冰冷的利益衡量人际间的关系所致。悌道还要求我们尊敬所有长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韩国至今仍保留着遇到长辈要鞠躬问好的习惯,而悌道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在现代社会中却缺少对长者应有的尊敬。中国的尊长敬老文化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并非只是一句空话。年长意味着更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智慧,尽管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长者的指导在幼者的成长中依旧必不可少。通过悌道的教育,让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尊敬长者和老者,遇到德行高尚或学问渊博的长者,更是要虚心学习。因为社会中每一代的进步都是在前一辈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每一次的创新都有赖于已有知识的内化。将悌道贯彻于社会中,不仅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推动社会更好的进步与创新。

⑥当然,我们需要正确辨别与对待悌道,在重视与弘扬悌道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兄弟姐妹之间的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之一,不能是占据人的存在的全部或主导层面的人伦关系。

(《光明日报》2020年03月21日 11版,作者:丁成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悌与孝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兄长的敬顺扩展至父母就是孝,维护兄弟姐妹的和睦本身就是孝的一种体现。

B. 悌确定了兄长在家庭内部同辈中的核心地位和井然秩序,使兄弟姐妹相处融洽,有利于家庭和睦和团结。

C. 古人崇尚同居共财,甚至有十代同居,几千人共食而不吵,即便成年分家,各支之间仍互相扶持,荣辱与共。

D. 在封建社会中,强调长幼有序的悌和强调父子关系的孝相结合,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先总说“悌”文化在人伦关系与人伦关切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然后分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 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从“悌”文化在个人修养成才、家庭和睦团结、社会稳定三个方面论述了“悌”文化的作用。

C. 文章多处引用古代有关“悌”的论述来论证观点,使文章论证有理有据,引经据典,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在论证“悌”文化的作用之后,第五段用韩国与我国的对比,指出了“悌”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3. 下列语句能够作为第⑤段论据的一项是(    )

A. 乌鸦反哺,羊羔跪母。

B.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载Word版试题
《悌之道·》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在封建社会中”偷换概念,原文第④段中说“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而并不是指“封建社会”。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错误,从第②③④段来看,结合“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悌作为对兄长的敬爱,与孝具有天然的联系性”“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在家庭内部确立了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悌德明确长幼秩序,强调长幼两者各守其道,各安其分”等分析,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应是逐层深入的结构方式。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观点及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解答该题首先要了解第⑤段的观点,第五段从两个了方面谈了“悌”文化在当今的作用和重要性,一是对待陌生人,一是对待长者。然后分析选择项,

A项,说的是孝敬父母;

B项,说的是对待陌生人,要像兄弟一样,就不会有行路人了;

C项,说的是爱老敬幼;

D项,说的是朋友之间的友情。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录入时间:2021-02-05 1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