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与严酷的自然、与人类自身弱点搏斗的历史。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悲剧,都是人类前进中的艰难的足迹,它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证明。新闻摄影必须正视这些悲剧事件,用相机记录下来,以不让历史留下空白。灾难新闻摄影的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外一些杰出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实践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被称为“战争摄影的绝唱”的罗伯特•卡帕是在越南战场采访时触雷身亡的。他身亡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是《越南的悲剧》,表现的是越南南旬公墓里,两个妇女埋葬自己家人的情景。他的照片,流露出对恶的憎恨与对苦难的恻隐之心,歌颂了以生命抗击侵略与强暴的人民,这是卡帕追求和平与人道的心声,也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流露。

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沟通情况、监测环境、组织激励等。灾难新闻摄影的画面固然要真实反映灾难场面及受灾者的困境,但也应有助于恢复、重建被灾害破坏的精神世界,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重新激发起人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折射出在灾难中闪光、升华的人性。

在面对灾难场面时,有些新闻摄影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背后的轰动效应,以至于不顾灾难生存者其亲友及广大读者的切身感受,而将灾害的血腥、恐怖和悲惨不加选择地展览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感到不安、甚至厌恶。例如,有张相片反映的是美国越战期间一位七十三岁的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以抗议政府宗教政策的情景,引起了争议。另一组引起观众反感的照片是关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位财政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开枪自杀的情景。从掏出枪到开枪自杀,整个过程持续了仅二十一秒钟。该录像在电视台播出后,愤怒的家长投诉说,在大人转换频道前孩子们看到了整个自杀过程。

中国新闻摄影界在这方面同样有成功的例证,也有令人遗憾的败笔。如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后,广州某报在11月26日头版头条刊出被冲到海滩上的遇难者尸体,残肢断体,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显然缺乏对受众人文关怀的精神,或者说丧失了人文关怀。

西方的摄影记者在面对有些灾难场面时,会发现自己的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发生冲突。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新闻,当其他方面,如公民道德与报道新闻的主要职责发生冲突时,他们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西方记者认为自己不应该卷入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他们认为记者只不过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去制止、鼓励或改变某个新闻事实。对此,即使西方公众也迷惑不解,有时甚至义愤不已,因为公众认为记者应先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而不是仅用冷冰冰的镜头对着他们,否则,岂不是成了一部摄影机器?哪里还有做人的起码道德?其实,有良知的记者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充满困惑?如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获得者,南非记者卡特,因获奖照片引起的舆论压力而自杀身亡,这是灾难背后的灾难,它给灾难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令人深思,亦令人警醒。

一般的看法是,做新闻重要,但做人更重要。不过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我们进一步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就以西贡街头和尚自焚的照片为例,当时摄影记者如果按照一般的道德要求,先救人,那么必将错过最佳拍摄时机,甚至拍不出这种惊心动魄,引起大众关注与思考的照片。要知道,这张照片曾引起巨大反响,使人们关注到西贡政府对宗教的高压政策,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从深远的意义上讲,摄影记者这种见死不救的冷酷,如果是为了让问题的严重性曝光,避免类似悲剧大面积地发生,那么,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

1.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 罗伯特•卡帕的《越南的悲剧》虽然反映出战争的严酷和惨烈的一面,但也昭示战争无法剥夺人们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的天性。

B. 广州某报对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血淋淋的报道,没有顾及受众的感受,是相关记者追求轰动效应想出名所致。

C. 获得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的南非记者卡特,是因为自己的选择和做法不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而自杀身亡的。

D. 新闻记者既是新闻专业工作者,也是社会大众中的普通一员。新闻记者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

2. 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 用相机记录人类发展历史中的悲剧事件,是灾难新闻摄影的一大历史使命。

B. 灾难新闻摄影固然应真实反映灾难,但也应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

C. 如果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必然会忽略和放弃人文关怀,会令观众不安甚至厌恶。

D. 西方摄影记者有时会面临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的冲突,从而陷入两难境地。

3. 文章在论述中两次引述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事件,目的分别是什么?

下载Word版试题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C   

3. 第一次引述是用它作为反面的例子来证明灾难新闻摄影要把握好尺度,要突显人文关怀;第二次引述是用它作为例子来证明对灾难新闻摄影记者的“先拍照”的“冷酷”行为到底该如何评价,尚无定论,还需要深入探讨。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记者想出名”于文无据;C项,“因为自己的选择和做法不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而自杀身亡的”片面,原文第五段“有良知的记者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充满困惑?如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获得者,南非记者卡特”,卡特的死亡也与自己内心的困惑有关;D项,“新闻记者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错,根据文中的最后一段,作者认为“问题远非如此简单”,“这种冷酷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故选A。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如果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由第3段内容分析可知,应为“过分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故选C。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从题干中可知,两次引用同一事例,作用不相同,因此,分析它们的作用,一定要注意它们所处的语境。第一次为文章的第三段,相关的句子有“在面对灾难场面时,有些新闻摄影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背后的轰动效应,以至于不顾灾难生存者其亲友及广大读者的切身感受,而将灾害的血腥。恐怖和悲惨不加选择地展览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感到不安、甚至厌恶。例如,有张相片反映的是美国越战期间一位七十三岁的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以抗议政府宗教政策的情景,引起了争议”,用它作为反面的例子来证明灾难新闻摄影要把握好尺度,要突出人文关怀。第二次为文章的最后一段“不过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我们进一步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就以西贡街头和尚自焚的照片为例”,结合“摄影记者这种见死不救的冷酷,如果是为了让问题的严重性曝光,避免类似悲剧大面积地发生,那么,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分析可知,是用它作为例子来证明对灾难新闻摄影记者的“先拍照”的“冷酷”行为到底该如何评价,尚无定论,还需要深入探讨。

录入时间:2021-05-21 09: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