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夏原吉·明史•列传第三十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曹务丛脞,处之悉有条理,尚书郁新甚重之。

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 “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言水虽由故道入海,而支流未尽疏泄,非经久计。明年正月,原吉复行,浚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九月工毕,水泄,苏、松农田大利。三年还。其夏,浙西大饥。命原吉往振,发粟三十万石,给牛种。有请召民佃水退淤田益赋者,原吉驰疏止之。姚广孝还自浙西,称原吉曰:“古之遗爱也。”

宣宗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从阅武兔儿山,帝怒诸将慢,褫其衣。原吉曰:“将帅,国爪牙,奈何冻而毙之?”反覆力谏。帝曰:“为卿释之。”五年正月,两朝实录成,赐金币、鞍马。旦入谢,归而卒,年六十五。赠太师,谥号忠靖。敕户部复其家,世世无所与。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曰:“勿怖,污可浣也。”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曰:“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尝与同列饮他所,夜归值雪,过禁门,有欲不下者,原吉曰:“君子不以冥冥堕行。”其慎如此。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吉危坐俨然      危:端正

B. 命原吉往振        振:赈济

C. 帝怒诸将慢,褫其衣 褫:脱去

D. 敕户部复其家      复:恢复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谕,学官名。元、明、清于县学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B. 太学,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传授儒家经典。明时又称“国子监”。

C.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及平民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D. 禁门,宫门。“禁”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因为禁止臣下任意出入而得名。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请召民佃水退淤田益赋者,原吉驰疏止之。

(2)(子厚)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3)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下载Word版试题
《夏原吉·明史•列传第三十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1)有人请求朝廷召集百姓租种洪水退后淤积而成的田地,以此增加赋税收入,夏原吉派人 快马上奏,请求阻止这种做法。

(2)(子厚)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结果反受到牵连而被贬斥

(3)这就是受到皇帝赏识重用,在当世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结合“复”,“敕户部”“世世无所与”等分析,“恢复”错误。应该译为免除赋役。句意:皇帝敕令户部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及平民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错误。古代平民死后并无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请”,请求;“佃”,农民向地主租种土地,租种;“益”,增加;“驰”,疾速、快;“疏”,上疏、上奏;“止”,阻止;“之”,代词,这种做法。(2)“贵重”,保重和顾惜;“顾藉”,意为顾念、顾惜;“功业”,功名事业;“故”,连词,表因果,结果;“坐”,牵连治罪;“不自贵重顾藉”(宾语前置)。(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遇知”,受到赏识;“于”,介词,被;“丈夫之遇知于天子”(定语后置);“用力”,掌握了很大权力;“于”,介词,在;“为”,动词,做;“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状语后置)。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夏原吉字维喆,他的祖先是德兴人。他的父亲夏时敏,在湘阴做教谕官,于是在这里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努力学习,奉养母亲。因州县地方官荐举进入太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 的诏令。诸生中有的人大声说笑,夏原吉端正地坐着很严肃。明太祖暗中观察认为他与众不同,提 拔他做户部主事。夏原吉所在的部门事务繁琐,但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尚书郁新很赏识他。

浙西发大水,主管官员治水不见成效,永乐元年,命令夏原吉去治水。夏原吉穿着布衣徒步行走, 日夜治理谋划,最热的天气不张伞盖,他说:“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舒适呢。” 治水完毕,他回到京城。他说水虽然已由故道入海,但支流还没有全部疏通,还不是长久之计。第二年(1404年)正月,夏原吉再次前往浙西,疏浚了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九月工程完工,流水畅通,苏州、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利。永乐三年(1405 年)回京。这年夏,浙西发生严重饥荒,皇上命原吉率领俞士 吉、袁复和左通政赵居任前往赈济。他们发放三十万石粮食,并供给饥民耕牛和种子。有人请求 朝廷召集百姓租种洪水退后淤积而成的田地,以此增加赋税收入,夏原吉派人快马上奏,请求阻止这种做法。姚广孝从浙西回来,称赞夏原吉说:“他真有上古仁爱之心。”

明宣宗三年,随从皇帝北巡,皇帝拿夏原吉袋子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啊?”夏原吉回答说:“军队中还有挨饿的人呢。”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饭食赐给他,而且犒劳了将士。随 从皇上在兔儿山阅武,将领们动作太慢,皇上大怒,脱下他们的衣服。原吉说:“将帅,是国家的栋 梁,怎能将他们冻死?”他又反复极力谏阻。皇上说:“看在您的面上将他们放了。”宣宗五年(1430 年)正月,两朝《实录》修成,皇上又赐给金币、鞍马。夏原吉天明入宫谢恩,回来后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号忠靖。皇帝敕令户部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并且以后世代都不再征收。夏原吉有宏大的气量,人们不能测量它的边际。同在朝班的官员有优点,他就采纳接受;有的人 有小过失,他一定为他们掩盖不张扬。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他所穿的皇帝赐给的金织衣服,夏原吉说:“别害怕,脏污可以洗掉。”又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精微的文书,磕头请求死罪。夏原吉不追问,自己入朝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皇帝命令换了文书。有的人问夏原吉:“气量可以学吗?”他说:“我年幼时,有人触犯了我,我也曾发怒。开始在脸色方面忍耐,中间一段时间在内心忍耐, 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可忍耐的了。”有一次他与同朝的官员到别的地方饮酒,晚上回来时赶上下 雪,经过宫门,有人想要不下马。夏原吉说:“君子不能因在昏暗中便使品行堕落。”他谨慎如此。

录入时间:2021-04-19 0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