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游庐山后记·郓敬》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庐山后记

郓敬

自白鹿洞西至栗里,皆在庐山之阳;闻其阴益旷奥,未至也。

四月庚申,以事赴德化。壬戌,侵晨,沿麓行。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测香谷泉。出太平宫,漱宝石池。甲子,渡江览湓口形势。乙丑,返宿报国寺。大雨,溪谷皆溢焉。

丙寅,偕沙门无垢,篮舆曲折行润中,即锦润也。度石桥,为锦绣谷,名殊不佳;得红兰数本,宜改为红兰谷。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视前后人,在绡纨中。云过,道旁草木罗罗然,而润声清越相和答。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经“庐山高”石坊,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润,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径天池口,至天池寺。寺有石池,水不竭。东出为聚仙亭、文殊岩。岩上俯视,石峰苍碧,自下矗立,云拥之,忽拥起至岩上,尽天地为绡纨色,五尺之外,无他物可见。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返天池口,东至佛手岩,行沉云中,大风自后推排,云气吹为雨,洒衣袂。蹊坐升仙台,拊御碑亭,云益重。至半云亭,日仍融融然耳。无垢辞去,遂独过铁塔寺而归。

天池之云,又含鄱岭、神林浦之所未见。他日当赢数月粮居之,观其春秋朝夕之异,至山中所未至,亦得次第观览,以言纪焉,或有发前人所未言者,未可知也。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闻其阴益旷奥              益:更加

B. 出太平宫,漱宝石池        漱:饮,吸吮

C. 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        睨:斜着眼看

D. 蹊坐升仙台                蹊:奇怪

2.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听说庐山的背面非常的阴森、宽广而神秘,不如南面面对阳光,视野开阔,所以他不想到那儿去。

B. 丙寅日,在无垢小和尚的带领下,作者乘着竹轿子,到了锦秀谷这个地方。但是这个名字特别不好,所以他认为不如改为 “红兰谷” 。

C. 从锦绣谷往上,这里云雾缥缈,视线不佳。所以作者看看自己前后的登山者,皆处于薄纱之中,而云雾好像从人的腋下飘过一般。

D. 本文描写了庐山的云海变幻,重点写了锦绣谷、 “庐山高” 石坊、文殊岩三处的云海,再现了庐山云海瞬息万变的飞动飘忽之美。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刺客列传》)

(2)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魏公子列传》)

(3)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淮阴侯列传》)

4. 文中描写了“庐山高”上的山石、云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下载Word版试题
《游庐山后记·郓敬》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A   

3. (1)不把天下所有的土地完全吞并,不使天下所有的国王完全臣服,他的野心不会满足。

(2)可我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

(3)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4. 山石:挺拔、俊秀,云:姿态万千、变化多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选项D“蹊坐升仙台”中的“蹊”结合语境应为动词,解释为“踩、踏”,而不是“奇怪”。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A项说庐山的北面“不如南面面对阳光,视野开阔,所以他不想到那儿去”理解错误,原文第一段说“闻其阴益旷奥,未至也”,意思是,听说它的北面更加宽旷神秘,没有去过。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尽,吞并;臣,使……臣服;厌,满足(2)就,成就;立,让……停;过,拜访(3)务,致力于;集,安定;畔逆,图谋叛乱;宜,应该。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本题要求概括“‘庐山高’上的山石、云雾,有什么特点”,首先审清题意,确定描写“庐山高”的答题区间,根据原文“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的描写可概括山石的特点为“挺拔、俊秀”,依据原文“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的描写可概括云的特点为“姿态万千、变化多端”。

参考译文:

从白鹿洞往西到栗里,都在庐山的南面;听说它的北面更加宽旷神秘,没有去过。

四月庚申日,我因为有事到德化。壬戌日,凌晨,沿着山脚前行,在东林寺的三笑堂吃了点东西。沿着高贤堂,跨过虎溪,来游西林寺,到了香谷泉旁边。出了太平宫,在宝石池喝水。甲子日,过江一览湓口的形势。乙丑日,回来住宿在报国寺。天下大雨,溪谷的水都满了。

丙寅日,带着叫无垢的小和尚,乘竹轿子在涧中曲折行走,这里叫做锦润。度过石桥,叫做锦绣谷,这名字极其不好;这里出过几株红兰,应该改名叫红兰谷。忽然间白云就象野马一样,在腋边飘过去了;看前后的行人,好像就在薄纱之中。白云过后,路旁的草木罗罗发响,清越的声音相互答和。于是踏上半云亭,斜看试心石,经过“庐山高”石坊,石头的形势挺秀高拔无法描述,它们的高峰都飘浮在天际。云彩忽然从脚下升起,慢慢上浮慢慢弥漫,山峰都被淹没了。听到云中的歌声,华美婉转动人心弦,虽然就隔着一润,但不知道唱歌的是谁。白云飘散,每一块大石都有一片云环绕。忽然峰顶有云从数百丈飞下,就像有人驾着飞行,然后飘散为千百缕,慢慢消失至一丝都没有了,一会的功夫就这样了。沿着天池口的路,到了天池寺。寺里有个石头池,水从不枯竭。东边高处是聚仙亭、文殊岩。在岩上俯视,石峰苍翠碧绿,从下面向上矗立,白云环绕,忽然就飘到岩上来了,天地都像是薄丝纱的颜色,五尺之外,看不见别的东西。白云都散尽时,日光和煦,天地又成了薄丝纱的颜色,无法分辨了。返回到天池口,向东到了佛手岩,在浓云中行走,大风从身后推来,把云气吹成雨,淋在衣服上。踏上并小坐在升仙台,抚摩御碑亭,云气更加浓重了。到了半云亭,太阳又暖和了。无垢告辞而去了,我于是独自经过铁塔寺回去了。

天池的云,又是我在含鄱岭、神林浦所没有见到的。哪天应该带足了几个月的粮食来住,观察这里春秋、早晚的差异,到山里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可以一一观览,用文字记载下来,兴许有前人没有提到的,也不一定。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录入时间:2021-04-19 09: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