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后汉书·列传・独行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彀驽射市,薄命者先死。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还。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投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翚,逃避不受。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

选自《后汉书·列传・独行列传》

【注】①鸣犊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鸣犊,后亦泛指贤臣。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

B. 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

C. 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

D. 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谓“居摄”。文中意为王莽代皇帝处理政事。

B. 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僭”意为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C. 博士,古为官名,是草拟文书奏章、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后也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的官员。

D. 赙赠,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届时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称之为“赙赠”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赶上王葬代替皇帝处理政事,李业托病辞去官职,关起门来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以此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B. 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刘咸欲将其下狱,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李业才没有入狱。

C. 公孙述羞于不能将李业召来,派大鸿胪尹融带了毒酒捧着诏书来威胁李业:如果他动身,就授予他公侯的爵位:不肯动身,就杀掉他。

D. 尹融百般劝说李业应上为侍奉了解自己的人,下为子孙考虑,这样身体和名声都可保全,李业矢志不屈,终不为所动。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

(2)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

下载Word版试题
《后汉书·列传・独行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B   

4. (1)自己亲身做不善的事情,这是道义所不允许的。君子遇到危险献出生命,为什么要用高官和很多的钓饵来引诱呢?”

(2)李业说:“大丈夫在心中早就决定了,叫妻子儿女来做什么?”于是喝毒药而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这段话是说“刘咸这才放他出来,推举他为方正。王莽任命他为酒士,因病不去上任,接着到山谷中隐藏,不露姓名和踪迹,一直到王莽朝代结束”,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咸”“方正”“王莽”“酒士”“山谷”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酒士”是官职名,“王莽以业为酒士”“士”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名迹”是名词,意思是“姓名和踪迹”,是“绝匿”的宾语,“隐藏山谷”“绝匿名迹”句式相同,故在“山谷”“绝匿”之间断开,而“名迹终葬之世”则解释不通,排除B项,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草拟文书奏章”错误,草拟文书奏章的尚书。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李业才没有入狱”错误,从文中来看,“咸乃出之”可知,李业曾经入狱。故选C项。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1)“义所不从”是判断句,“授命”,献出生命,“何乃……哉”,为什么……呢?(2)“丈夫断之于心久矣”,状语后置,妻儿,妻子儿女,“何……为”,做什么呢?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录入时间:2021-04-21 0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