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忠”的观念·青年时代》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忠”的观念往往被单一地认为是臣子向君主尽忠。然而,当我们从历史的源头、文化的源头去看待“忠”时,便可以发现“忠”价值观更广泛的意义。“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又指向君主。《诗经》中人民对君臣就有着这种要求。

《诗经》中有不少要求君主之忠的诗,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平民百姓的口吻,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控诉统治者;第二类是直接描写统治者的行为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听信谗言的刺诗;第三类是歌颂君主的颂诗。第一类诗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鸨羽》等,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讽刺统治者没有忠于民,使国家之根基——百姓的生活风雨飘摇,自然也就置国家于不利之地,既违背了利民之忠,也违背了卫国之忠。第二类则从伦理道德层面评价君主,例如君主生活上的腐败、荒淫等。《鄘风•墙有茨》揭露卫国宫廷生活腐朽糜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子妻父占,《郑风•南山》讽刺襄公淫妹等等,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私生活紊乱、伦理道德沦丧的人能公允地统治一个国家。第二类与第一类一样都是体现了君主违背利国利民之忠,一样都是从批判昏君的角度探寻“忠”的涵义。第三类主要集中在《大雅》中,如《文王》《绵》《棫朴》等歌颂文王功绩的篇章,从正面歌颂明君。从这类诗歌中,可总结出明君的共同之处:励精图治,开创基业。贤明的君主要想遵循“忠”这一伦理,既要在政治上有建树,忠于民忠于国,又要修身养性,忠于人伦道德。

《诗经》中关于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得重用的贤士对于国家处于危亡之际,而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所发出的愤慨之声;第二类是贤臣的谏言;第三类是臣民不明的人针对统治者无所作为、骄奢淫逸而作诗讽刺,这一类在前文“君主之忠”中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邶风•柏舟》是卫国贤臣忧谗悯乱之诗,顷公在位期间,政治混乱,小人当权,卫国贤臣目睹国势衰败,心存危亡之虑,于是作此诗以抒泄满腔的幽愤。这位贤臣让我们领悟到了“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他的忠心已超越了对自身价值不得实现的苦闷,上升到了与国同哀的高度。《邶风•式微》《陈风•墓门》等作品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臣子进谏的行为。《式微》是黎国臣子劝黎侯归国之诗,全诗只有两章,“式微式微,胡不归”读来可想象出臣子心中压抑着痛苦,纵然有千言万语,却只能无力地问君主,国势如此衰微,为什么还不回归故国呢?若不是对君主还抱有希望,若不是那颗赤诚的效忠之心,大概是无法发出如此满含忧虑的诤言吧!

(选自《青年时代》2018年13期,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臣子要向君向国尽忠;又指向君主,君主要忠于民忠于国,忠于人伦道德。

B. 君主之忠要求君主不仅要修身养性,遵循伦理道德,而且要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C. 《诗经》中关于体现君与臣“忠”的篇章大致都可分为三类,其中有相重叠的内容。

D. 《新台》《棫朴》虽然都表现了君主之忠,但前者和后者探寻“忠”的涵义的角度不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忠”的传统观念入手,笔锋一转,巧妙提出自己要论证的观点。

B. 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总分结构,分别从三个类型角度论证君与臣的“忠”。

C. 文中论述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第二类内容时,重点举《式微》一例加以阐述。

D. 针对“忠”的价值观,文章分别从君“忠”和臣“忠”两个角度由主到次加以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柏舟》中的贤臣写作此诗以表达“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

B. 《柏舟》《式微》中两位贤臣的做法不同,一是忧谗悯乱,一是因事进谏。

C. 一直以来,《诗经》中的人民就对君主和臣子提出“忠”的双向性要求。

D. 《式微》虽然只有两章,却胜过千言万语,表现出臣子对君主赤诚的效忠之心。

下载Word版试题
《“忠”的观念·青年时代》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选项篡改文意,“君主不仅要修身养性,遵循伦理道德,而且要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有所建树”错误,“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逻辑错误,由原文“贤明的君主要想遵循‘忠’这一伦理,既要在政治上有建树,忠于民忠于国,又要修身养性,忠于人伦道德”可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选项,“两个角度由主到次加以论证”错误,论证这两个方面时,采取的是并列论证方式,没有主次之分。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选项篡改文意,“贤臣写作此诗以表达‘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错误,由原文“这位贤臣让我们领悟到了‘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可知,是“这位贤臣”让我们领悟到了“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而不是“贤臣写作的此诗”。C选项说法太绝对,“一直以来”错误,由原文“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诗经》中人民对君臣就有着这种要求”可知,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并不是“一直以来”。D选项曲解文意,“虽然只有两章,却胜过千言万语”错误,由原文“纵然有千言万语,却只能无力地问君主,国势如此衰微,为什么还不回归故国呢?”可知,是“纵然”有千言万语,而不是“胜过”千言万语。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录入时间:2021-04-26 09: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