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模仿建筑热·人民日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3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

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节选自《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筑要想成为精神家园,需要的是乡愁和人文的淬火,而不仅仅是依靠外观的雄伟壮丽。

B. 建筑如果失去了本土的文化精神,模仿得再好,也只是赝品,只能附在别人的文化表层。

C. 中国的建筑风格大体上是兼容并蓄的,不拒绝“洋建筑”,在借鉴中呈现文化主体意识。

D. 建筑一旦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往往会引起质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将“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对比论述,指出建筑设计的盲从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B. 文章先分后总,指出建筑要植根于历史文化,立足于地方特色,才能找到创新融合的新思路。

C.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推进,论述建筑在借鉴西方与古人时,要立足于本土历史与文化。

D.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表明有了乡愁与人文的植入,建筑才能成为精神家园。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是说建筑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不能受西方影响,才会有生命力。

B. 西式建筑热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仿古建筑热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文章对二者都作了严厉的批评。

C. 因为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所以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综合整治保护。

D. 建筑在考虑文化基因、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仿效古人、借鉴西方,才能有发展有创新。

下载Word版试题
《模仿建筑热·人民日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不拒绝‘洋建筑’”理解有误。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是“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原文是说“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不是选项所说的“不拒绝‘洋建筑’”。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说法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说带来的危害。还有“文章将‘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对比论述”中的“对比论述”说法错误,应为类比论述。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A项,“是说建筑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不能受西方影响,才会有生命力”理解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是说“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是说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并且其中“不能受西方影响”说法过于绝对化;

B项,“文章对二者都作了严厉的批评”,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是说,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都作了严厉的批评”,程度过重;

C项,“因为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所以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综合整治保护”说法强加因果,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录入时间:2021-05-01 09: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