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兵·刘帆》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帆

从抗战纪念城参观回来,8岁的我问兵:“你上过前线吗?”

“这话也问,笑掉大牙!”

“你就回答我,上还是没上?”

“好样的!”兵,不急,坐在青石板上,招呼我:“想听,就坐。”

“不坐!你快讲! ”

“行,你小子不去当兵,真是可惜了。”兵说道,“我们家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当兵世家。当然也是提着脑壳干革命的世家……

湘水拍打河岸,兵望着远方出神。

1944年,鬼子打到我们这里。枪炮声噼噼啪啪,火光就像现在的落霞一样红。爷爷接到命令,天黑之前必须赶到茶山坳。爷爷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那里。接防阵地上只剩下一个士兵,他狠狠地指着对面:“狗日的鬼子,不停地进攻,兄弟,你多个心眼,对他们,开火,开火!千万不要心慈手软!”

爷爷听了,连忙应允:“放心,我这杆枪,专打鬼子!”

爷爷在枪林弹雨中像一团烈火,专等冲锋的鬼子向前,然后,出膛,开火,枪把子热得发烫。他说神枪手点射,就是一搭又一搭地送鬼子上路。

三十三年冬,父亲十三岁。爷爷回家对奶奶说,要英杰快快长大,要奶奶好生带大孩子。

“爷爷后来呢?”

兵说爷爷开拔,去了哪里打仗也不知道。后来,来了一个人,他自称是爷爷的战友,他说爷爷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很久很久才能回来。

奶奶一听,急了,跺着脚一连串地说要去寻找爷爷…

爷爷的战友对奶奶说,爷爷是好样的,茶山坳他杀死了几十个鬼子,是英雄。这样行不?

让孩子认我做义父,来人对奶奶说。将来孩子明白我手里的东西,就知道他的父亲去了哪里。

孩子我带走,如果你实在不同意,我就将东西郑重交给你。说着,来人就脱下身上的军服,将兜里的东西递给奶奶。

奶奶接住,对来人说孩子他爸嘱托我好生带大孩子,不管他在哪里打仗,孩子不能带走,孩子是我心头的肉。你不知道,孩子两岁时差点天折,他爸长年在外,孩子的爷爷悲痛了几个月,托人写信逼迫孩子他爸才回家半个多月。奶奶说起这些,眼泪马上不争气地流淌出来。

来人严肃地说,嫂子不要悲伤,五年后,我再来,我答应过明伦兄,等孩子长大后,带他去部队。

奶奶无言地点头,答应了来人。

来人腿长,迈开了又合拢,敬了军礼,又对奶奶鞠躬才走。奶奶说,来人身手矫健,再三告诫不要让保长知道了,最后一步步警惕地远离村子。那时就有一种预感,感觉孩子他爸和他一样,越来越远。那些云啊树啊山啊,直直地在眼里模糊,然后消失,等到实在望不到的时候,奶奶紧闭房门,抱着父亲号啕大哭,真想一把锁锁好屋子这扇门。

太爷爷知道后,又急又气,特别是听到儿媳妇的的哭声后,对儿子大骂,言语犀利。不知什么原因,奶奶竟然不哭了。

奶奶说,明伦是好样的,我答应他想方设法好生养大英杰。

年后,鬼子投降了,明伦没有回来,转眼又过了四年,其间发生了数次战斗。有一天县

里采用公历1949年。之后村里人都忙土改忙生产。就在全家焦急盼望的时候,五年前来过的明伦的战友又来了。他给奶奶一张盖有鲜红大印的“烈属证”,同时,他说要带明伦的儿子英杰走。

他说要带到部队入伍,实现明伦生前的嘱托。

奶奶号啕痛哭,之后说,为了新中国,明伦的血流进了土地,但并未流完,他的血还在英杰身上。

父亲随着来人到了部队,参军,1952年到了朝鲜战场。

之后就有了我,1979年2月,我所在的东线部队在北越的高平至谅山段攻击敌人

兵说着,潸然泪下。

兵哽咽着:“哪一次,我们不是上最前线?”

原来兵的爷爷,他的名字刻在抗战纪念城的碑上。

兵说,衡州保卫战后,爷爷接受党的秘密指示,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准备去延安,在湘鄂赣一带遭到国军围剿,不幸遇难……

“爷爷的战友给奶奶带了什么东西?”

兵坐在湘江边,望着远处说:“你真想知道吗?”

“是。”

“那是一颗红五角星,奶奶给了父亲,父亲给了我。”兵缓缓道出。

十年后再去寻找兵的时候,兵已经不在了。而我头上,也戴上了五角星。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19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膛,开火,枪把子热得发烫”运用动作和细节描写,表现出爷爷对日本鬼子的满腔仇恨,揭示了战斗的紧张激烈。

B. 文中“预感”一词,写出了奶奶担心保长会知道来人的事情,以及感觉爷爷将离自己越来越远再也不回来的害怕心理。

C. 文中多处故意不点明来人给奶奶带来的东西是什么,既设置悬念,又为后来父亲随爷爷的战友到了部队埋下了伏笔。

D. 红五角星是革命精神的象征,也是理解“兵”的故事的关键。它跨越时空,见证了一个家庭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

2.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 小说题目是“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爷爷的故事,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兵·刘帆》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①线索:是小说故事的引发者和串联者,贯穿全文。

②推动情节:“我”是故事发展的参与者,由于“我”的不断发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深化主题:“我”受“兵”一家三代人革命精神的感召,最后也戴上了五角星,深化了革命精神激励人的主题。   

3. ①题目中的“兵”,表面上指主人公“兵”,实际上指小说中的兵群像,而爷爷是兵群像中的一个。

②小说中“爷爷”的故事,是所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缩影;正因为有了他的经历,才使“爸爸”和“兵”走上了革命道路。

③小说重点写“爷爷”的故事,强调了革命先辈精神的引领作用,突显了革命精神永不灭、红色基因代代传的主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写出了奶奶担心保长会知道来人的事情”不当,原文是“奶奶说,来人身手矫健,再三告诫不要让保长知道了,最后一步步警惕地远离村子”,说明担心保长知道的不是奶奶,是爷爷的战友。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中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应注重从三个方面思考,即“我”在线索、情节、主旨等方面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内容分条叙述。本题中,“我”是小说故事的引发者和串联者,贯穿了全文,因此,“我”是本文的线索;从情节结构方面来看,“我”是小说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从主题思想方面来看,文章最后写道“而我头上,也戴上了五角星”,这说明:“我”受“兵”一家三代人革命精神的感召,深化了革命精神激励人的主题。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题目是‘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爷爷的故事,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然后明确文中相关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从人物形象上看,“兵”一家几代都为兵,所以题目“表面上指主人公‘兵’,实际上指小说中的兵群像,而爷爷是兵群像中的一个”;从情节上看,小说中“爷爷”的故事,是所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缩影;正因为有了他的经历,才使“爸爸”和“兵”走上了革命道路;从小说的主题思想来看,小说重点写“爷爷”的故事,强调了革命先辈精神的引领作用,突显了革命精神永不灭、红色基因代代传的主题。

 

录入时间:2021-05-09 09: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