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历史虚无主义·人民周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变迁、时代变革和社会思潮等,常常会极为敏感而又具象化地表现在文化创造与文艺创作之中。19世纪后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金钱和机器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价值观洪水猛兽般贬黜了基督教所代表的欧洲最高价值,虚无主义应运而生,尼采判定“上帝死了”。对于欧洲来说,“上帝死了”意味着信仰的消泯与理想的崩塌。也正是在“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下,虚无主义思潮毫无遮掩地对存在、不朽、价值、意义、道德、真理进行否定与怀疑。虚无主义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否定性的、消极的”力量,就是“颓废的逻辑学”。它对人类、民族、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真理、正义的价值消解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欧洲特产”的虚无主义,从一开始就与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勾连在一起,不仅以“现代性”的名义进行传播和扩张,同时借助资本主义强大的文化生产进行全球传播和市场拓展,妄图使欧洲历史逐渐演化为世界历史。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市场化的扩张中,这种源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化意识和文艺实践,就更容易在“现代性”的外衣下进行的隐性渗透和广泛辐射中被认同、被接受、被效法。

在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创造与文艺创作中,曾经“主义”多多、歧论蜂起,以至颠覆传统、恶搞历史、消解思想、否定民族特色、淡化时代精神的现象频繁出现,“重写文学史”不绝于耳,向现代派靠拢、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和现代文化理念、创作方法成为文化创造和文艺创作方向的愿望和期待,时时都在撩拨着一些创作者的情愫与心旌。他们以为:举凡历史的、传统的、民族的、地域的,就都是陈旧的、落后的、老套的、迂腐的,而对以革命和战斗为题材的作品,则将其一律同“左”画上了等号,不仅认为那是过时的,而且认为那是残酷的,是无人性和不人道的。只有写生活的阴暗面、时代的隐痛处,才有“戏份”,才好逗乐,才能咂出味道,才有趣、好看、惹眼、“抓”人,并因此而提升上座率,增加发行量。而时代精神强、民族特色显的重大题材和英雄人物,则容易刻板化和同质化,不但吊不起读者的胃口,而且也难以激发社会性、大众化的愉悦感和认同性,以致影响作品辐射力与覆盖面。因此,尽管我们的创作量年年都在攀升,可真正称得上史诗杰作、鸿篇佳构的作品却是“高峰”难觅,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有高原”“缺高峰”。而深获大众景仰、值得大众学习的文学典型与艺术楷模,就更无法构成气势磅礴的改革发展时代的“正气堂”“先锋榜”“群英谱”了。而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将邱少云烈士化身为烤肉,将狼牙山五壮士的跳崖化身为滑稽跳水,等等。凡此种种,显然不能仅仅从制造无聊的“搞笑”和追求浅薄的娱乐的意义上去解释了,而委实是一种对历史的否定,对革命的否定,对中华文化的否定。

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对文艺创作的袭扰与侵蚀,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的丰赡,文学的崇高,艺术的壮美,根源在于它属于历史,属于生活,属于不断变革发展并始终葆有强大创造性和进取力的时代与人民,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也是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实根基。唯物史观始终认为,驾驭时代和创造生活的人民永远都是历史的缔造者和生活的主人翁。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是全世界唯一绵延不断的辉煌文明。在这五千年的悠久岁月中,中华民族以无比开放包容的态度,用自己的智慧和文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无可替代的巨大贡献,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19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虚无主义在本质上其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性和核心价值观的反叛与颠覆。

B. 历史虚无主义以“现代性”为外衣进行袭扰和侵蚀,我们应该警惕其传播和扩张。

C. 事实证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创造与文艺创作屡屡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

D. 我们不缺重大题材和英雄人物形成的“高原”,而缺史诗杰作和鸿篇佳作“高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在分析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表现与危害之后,提出了抵御的方略,逻辑清晰。

B. 第2自然段运用举例论证、类比论证证明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文化创造和文艺创作的侵害。

C. 作为一篇政论文,本文清楚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D. 本文的语言具有精炼、概括准确的特点,还注意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论辩力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虚无主义偶然产生,与历史变迁、时代变革和社会思潮等不存在必然联系。

B. 文艺创作只有写生活的阴暗面、时代的隐痛处,才能提升上座率,增加发行量。

C. 将邱少云烈士化身为烤肉,无非是吸引眼球,制造无聊的搞笑和追求浅薄的娱乐。

D.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扎根历史是文艺同历史虚无主义彻底分离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方略。

下载Word版试题
《历史虚无主义·人民周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我们不缺重大题材和英雄人物形成的‘高原’”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而时代精神强、民族特色显的重大题材和英雄人物,则容易刻板化和同质化,不但吊不起读者的胃口,而且也难以激发社会性、大众化的愉悦感和认同性,以致影响作品辐射力与覆盖面”分析可知,“不缺重大题材和英雄人物形成的‘高原’”于文无据。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类比论证”错误。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没有使用类比论证。原文“而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将邱少云烈士化身为烤肉,将狼牙山五壮士的跳崖化身为滑稽跳水,等等”容易误导选择,应该为举例论证。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偶然产生”错误,“不存在必然联系”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历史变迁、时代变革和社会思潮等,常常会极为敏感而又具象化地表现在文化创造与文艺创作之中。19世纪后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金钱和机器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价值观洪水猛兽般贬黜了基督教所代表的欧洲最高价值,虚无主义应运而生”分析可知,虚无主义与历史变迁、时代变革和社会思潮等存在必然联系,应运而生。B项,“文艺创作只有写生活的阴暗面……增加发行量”错误。结合第二段内容“他们以为:举凡历史的、传统的、民族的……是无人性和不人道的”分析可知,是“他们以为”的。C项,“无非是制造无聊的搞笑和追求浅薄的娱乐”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在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创造与文艺创作中,曾经‘主义’多多、歧论蜂起,以至颠覆传统、恶搞历史、消解思想、否定民族特色、淡化时代精神的现象频繁出现”分析可知,属于“颠覆传统、恶搞历史”的错误做法。故选D。

录入时间:2021-05-10 09: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