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如何走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林朝枝》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要上书法课,首先就要改变书法教师的观念。八九岁的小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会超过 20 分钟。老师有没有本事通过你的言传身教,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把这个孩子吸引在课堂上,让他 40 分钟不厌倦?这样的话,你哪怕自己写得不好,我也赞成。因为你至少会教,有能力培养一个孩子在 40 分钟内兴趣盎然地写字,热爱书法,那么他不会是书法的“叛徒”。虽然学生的字写得不好甚至错误百出,但是他对于书法专注和热爱的程度是难能可贵的,他会持续地努力。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摘编自《陈振濂:应试式书法教育培育出了一代“书法叛徒”》,《中国美术报》2016 年 4 月 18 日)

材料二

学校书法教师配备情况

选 项

学校数量

比例

A.有专职书法老师

250

 12.77%

B.由语文老师兼任

362

 21.18%

C.由美术老师兼任

341

22.6%

D.没有书法老师

379

 22.45%

 

教师自评胜任书法课教学能力的统计结果与教师专业的交叉分析

X/Y

A.只可以胜任硬笔书法课教学

B.只可以胜任毛笔书法课教学

C.可以胜任硬笔和毛笔书法课教学

D.无法胜任书法课教学

A.美术师范类专业

21.03%

2.62%

51.24%

13.1%

B.中文师范类专业

32.11%

2.82%

13.87%

42.21%

C.美术非师范类专业

20%

22.5%

21.5%

30%

D.其他类专业

30.77%

2.56%

11.52%

43.15%

 

(摘编自冯善亮、周凤甫《师资的不足制约开展书法教育》,《师道》2015 年第六期)

材料三

汉字书写在 20 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这波换笔,虽然笔已变种,但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书写”传统犹在。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 90 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将汉字手写艺术的尴尬,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摘编自刘洋《重拾汉字之美》,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 年 07 月 30 日)

材料四

以人美版的《书法练习指导(实验)》(三年级上册)为例,笔者发现了较多的错误:书法术语定义错误(如P49“竖弯的末尾向左上出钩即弯钩”的表述明显有误);单元模块不明(如《第一单元 笔画的写法(一)》的《第1 课 毛笔字学习准备》应单独成单元,“书法园地”中有关碑帖介绍的内容应归为“读碑赏帖”);示范视频与文字讲解、配图不统一(如,长横的写法,教材所提供的示范视频与文字说明、配图不符,会给入门级书法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扰)。对于教材中存在的错误,教材出版部门应及时发现,及时修订。值得一提的是,“我来临帖”环节设置不错(字帖原字→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但由于范字印在了课本上,不方便书写训练。如以辅助教材出现,印在适合练习的纸上,效果更好。

(摘编自林朝枝《如何走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没有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的学校也大都缺乏专职的书法教师配备,书法课教学由语文及美术等学科教师兼任。

B. 硬笔和毛笔书法教学都可胜任的教师中,美术师范类专业的比美术非师范类专业的人数多一倍多,但只能胜任毛笔书法教学的,后者却比前者多一倍多。

C. 中文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近一半不能胜任书法课教学,能胜任的也主要是硬笔书法教学,而毛笔书法教学只有少数教师能胜任。

D. 除美术非师范类专业教师外,其他各类专业教师中能胜任硬笔书法课教学的都远多于能胜任毛笔书法课教学的,这应该与使用硬笔机会更多有关。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书法课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把字练好抑或纠正书写错误,而在于激发学生对书法的专注和热爱,使其能在书法上持续地努力。

B. 汉字书写急速滑向低谷,汉字手写艺术遭遇尴尬,原因不仅在于新技术的冲击,更在于我们借机推脱了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C. 计算机取代日常笔写之事,使书写传统发生极大改变,这一改变也势必导致蕴藏在汉字中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也得不到很好的传承。

D. 人美版书法教材存在书法术语定义错误,单元模块编排不当,视频与文字讲解、配图不统一等问题,只有“我来临帖”环节设置效果好。

3. 走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需要如何着手?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下载Word版试题
《如何走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林朝枝》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①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兴趣;②学校配备足够师资,开设好书法课;③国民增强对汉字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④出版社修订好教材,便于师生使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图表中纵向显示的是占各自总数的比例,不能直接作数量比较。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不在于引导学生把字练好抑或纠正书写错误”分析错误,书法课也要引导学生把字练好,只是不要伤害学生积极性。B项,原因不在于“借机推脱使命与责任”,原文说的是“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D项,“只有”太绝对,原文说的是“值得一提”。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类题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走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①从国家和社会角度:国民增强对汉字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②从学校角度:学校配备足够师资,开设好书法课;③从教师角度: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兴趣;④从教育企业来说:出版社修订好教材,便于师生使用。

录入时间:2021-05-12 09: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