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钱理群》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

钱理群

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是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

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书。

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网络阅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

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的一个最好的通道。而我所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

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不是讲《论语》,而是读、背。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到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

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儒学就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

(选自2016年2月13日《人民政协报》)

1. 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典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方法,是进入作品的方式,它是进入经典作品艺术世界的途径。

B. 经典阅读在今天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现在的人们要么不读书,要么只是网络读书。

C. 经典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的阅读,读者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达到深度阅读。

D. 经典阅读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再创造的阅读。

2. 关于“进入经典”,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经典可以采用朗读,比如鲁迅作品中的韵味、情感及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就需要靠朗读来获得。

B. 进入经典可以采用分析的方式,分析作品的内容、形式等,例如对西方经典就只能通过分析来接近进入。

C. 进入经典可以通过读和背,通过读和背来感觉、体验,读过背过了,经典便进入到读者的生命中了。

D. 进入经典可以通过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进入的方式,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最传统的方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短平快”的网络阅读,作者肯定了它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指出它存在着两大问题,所以需要强调深度阅读。

B. 不同的经典作品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发挥与不同的创造。

C. 阅读经典作品,需要分析,但不能完全靠分析,必须重视对作品的感觉、感悟、情境、直觉。

D. 儒家学说的开创、发展过程,证明了经典是怎样成为学说的过程,它是由原创者、研究者和解经者共同完成的。

下载Word版试题
《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钱理群》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境义。该考点的命题对象一般有两类:一是概念术语类词语。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一是指代类词语。这类题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其具体含义。

B项,“因为现在的人们要么不读书,要么只是网络读书”错,强加因果,前一句谈的是“经典阅读在今天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原因谈的却是读不读书后以什么方式读书的问题,而不是“经典阅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重要句子含意,既要理解句子本身的含义,也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其在语境中的含义。作答时逐一确定作答范围,然后将选项与语境相比较加以判断即可。

A项,“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错,由原文“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可知,应为“不可意会但能言传”;

B项,“例如对西方经典就只能通过分析来接近进入”错,说法绝对,由原文“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可知,原文说的是“主要”而不是“只能”;

D项,“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最传统的方式”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可知,这只是“另一种方式”,“最传统的方式”的说法原文并未提及。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

C项,“阅读经典作品,……必须重视对作品的感觉、感悟、情境、直觉”错误,由原文“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可知,应为“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

故选C。

录入时间:2021-02-10 09: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