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李十三推磨(节选)·陈忠实》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十三推磨(节选)

陈忠实

李十三和他的夫人运动在磨道上。两块足有一尺多厚的圆形石质磨盘,合丝卡缝地叠摞在一起,上扇有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孔眼,倒在上扇的麦粒,通过这只孔眼溜下去,在转动着的上扇和固定着的下扇之间反复压磨,再从磨口里流出来。上扇磨石半腰上捆绑一根结实的粗木杠子,通常是用牲口套绳和它连接起来,有骡马的富户套骡马拽磨,速度是最快的了;一般农户就用自养的犍牛或母牛拽磨,也很悠闲;穷到连一条狗都养不起的人家,就只好发动全家大小上套,不是拽而是推着磨盘转动了。人说“拽犁推磨打土坯”是乡村农活里头三道最硬茬的活儿,通常都是那些膀宽腰圆的汉子才敢下手的,再就是那些穷得养不起牲口也请不起帮手的人,才自己出手硬撑死扛。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现在把木杠抱在怀里,双臂从木杠下边倒钩上来反抓住木杠,那木杠就横在他的胸腹交界的地方,身体自然前倾,双腿自然后蹬,这样才能使上力鼓上劲,把几百斤重的磨盘推动起来旋转起来。他的位置在磨杠的梢头一端,俗称外套,是最鼓得上力的位置,如果用双套牲口拽磨,这位置通常是套犍牛或二马子的。他的夫人贴着磨道的内套位置,把磨杠也是横夯在胸腹交界处,只是推磨的胳膊使力的架势略有差异,她的右手从磨杠上边弯过去,把木杠搂到怀里,左手时不时拨拉一下磨扇顶上的麦子,等得磨缝里研磨溜出的细碎的麦子在磨盘上成堆的时候,她就用小木簸箕揽了。离开磨道,走到箩柜跟前,揭开木盖,把磨碎的麦子倒入箩柜里的金丝箩子,再盖上木盖,然后扳动摇把儿,箩子就在箩柜里咣当咣当响起来,这是磨面这种农活的象征性声响。

“你也歇一下下儿。”

李十三听见夫人关爱的声音,瞅一眼摇着拐把的夫人的脸,那瘦削的肩膀摆动着。他抬起一只胳膊用袖头抹一抹额上脸上的汗水,不仅没有停歇下来,反倒哼唱起来了:“娘……的……儿——”一句戏词没唱完,似乎气都堵得拔不出来,便哑了声,喘着气,一个人推着磨扇缓缓地转动,又禁不住自嘲起来:“老婆子哎!你说我本该是当县官的材料,咋的就落脚到磨道里当牛做马使唤?还算不上个快马,连个蔫牛也不抵……哎!怕是祖上先人把香插错了香炉……”

“命……”夫人停住摇把,从箩柜里取出箩子,把箩过的碎麦皮倒进斗里,几步走过来,又回到磨道里她的套路上,习惯性地抱住磨杠推起来,又重复一遍,“命。”

李十三似接似拒的口吻,沉吟一声:“命……”

李十三推着石磨。要把一斗麦子的面粉磨光箩尽,不知要转几百上千个圈圈,称得“路漫漫其修远兮”了。他的求官之路,类如这磨道。他十九岁考中秀才,令家人喜不自禁,也令乡邻羡慕;二十年后的三十九岁省试里考中举人,虽说费时长了点儿,却在陕西全省排在前二十名,离北京的距离却近了;再苦读十三年后到五十二岁上,他拉着骡子驮着干粮满腹经纶进北京会试去了。此时嘉庆刚主政四年,由纪昀任主考官,录取完规定的正编名额后,又拟录了六十四名作为候补备用的人。李十三的名字在这个候补名单里。按嘉庆的考制,拟录的人按县级官制待遇,却不发饷银,只是虚名罢了。等得牛年马月有了县官空缺,点到你的名字上,就可以走马上任做实质性的县官领取县级官饷了。李十三深知这其中的空间很大很深,猫腻狗骚都使得上却看不见。恰是在对这个“拟录”等待的深度畏惧发生的时候,失望同时并生了,做官的欲望就在那一刻断灭。是他的性情使他发生了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上泼了狗尿。

他依着渭河北部高原民间流行的小戏碗碗腔的种种板路曲谱,写起戏本来了。第一本名叫《春秋配》,交给田舍娃的皮影班社,得了田舍娃的好嗓子,也得了他双手绝巧的“耍杆子”的技艺,这个戏一炮打响,演遍了渭北的大村小庄……他现在迷在写戏的巨大兴趣之中,已有八本大戏两本小戏供那些皮影班社轮番演出……现在,他和夫人合抱一根木杠,在磨道里转圈圈,把田舍娃昨日晌午送来的麦子磨成白面,就不再操心锅里没面煮的事了……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5段中,李十三重复了一遍夫人的话“命……”,暗指他内心一直有当官的念头,写戏本是不得已而为之。

B. 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推磨时依然哼唱着戏词,作者以这种强烈反差的笔触表现出李十三对民间艺术的痴迷。

C. 李十三虽然有很多作品走红,但生活依然拮据,唯一得到的物质实惠就是田舍娃送来的麦子。

D. 本文沉郁、慷慨、简劲传神地刻画了中国民间的风骨与正义。

2. 小说的主人公李十三是一位写戏本的民间艺人,但作者在文中并未详写他是如何编写戏本、却将大量笔墨运用在“推磨”的细节描写上,这样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

3. 经证实,李十三原型生于一七四八年,是陕西地方戏剧碗碗腔剧本的第一位剧作家。作者将李十三的故事写成小说,有何现实意义?

下载Word版试题
《李十三推磨(节选)·陈忠实》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因为要吃一碗面, 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要与夫人一同劳苦推磨,体现了生活境况的落魄;但在推磨时,他却依然能够得意心形地陶醉于磨道中,又间接体现出李十三对戏本创作的痴迷,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因此,推磨的细节越具体,越与其戏本创作状态形成反差,因此,即使不着大量笔墨正面描写戏本创作过程,也能使读者感受到李十三保持着的文字的敏感神经,感受到民间艺术创作的无限吸引力及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另外,戏本创作也如“推磨”,需要长久的坚持。同时,对“推磨”的细节描写也照应了小说题目。   

3. ①李十三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传承传统曲艺、尊重传统艺人的态度不能变。②尤其是当今时代,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文化产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一些传统曲艺失去了市场甚至濒临灭绝,令人担忧中国文化的传承。③作者借小说呼吁我们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能传递民族的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暗指他内心一直有当官的念头,写戏本是不得已而为之”错。从后文“是他的性情使他发生了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上泼了狗尿。”可以判断当官并不是李十三的执念,写戏本才是他内心里真正的追求。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构的技巧以及某些情节的作用。解答时,考生首先要辨析小说的主题,找出主要人物,看他的所作所为,分析作者的褒贬态度;其次,分出层次,分析作品结构,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情节的,与主题有何关系;最后要分析具体情节对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及主题的作用。

本题问“将大量笔墨运用在‘推磨’的细节描写上,这样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既然是“匠心”,就说明这些情节,这些描写是有很重的作用的,考生要找出“推磨”与“编戏”之间的联系。

李十三要吃一碗面,以近六十二岁高龄和夫人一起“推磨”,而且这“推磨”很累人,“人说‘拽犁推磨打土坯’是乡村农活里头三道最硬茬的活儿,通常都是那些膀宽腰圆的汉子才敢下手的,再就是那些穷得养不起牲口也请不起帮手的人,才自己出手硬撑死扛”;从描写他们“推磨”的动作上也可以看出,“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现在把木杠抱在怀里,双臂从木杠下边倒钩上来反抓住木杠,那木杠就横在他的胸腹交界的地方,身体自然前倾,双腿自然后蹬,这样才能使上力鼓上劲,把几百斤重的磨盘推动起来旋转起来”。在读者看来,李十三应当是过得很穷,生活很痛苦,可是文中却这样描写,“他抬起一只胳膊用袖头抹一抹额上脸上的汗水,不仅没有停歇下来,反倒哼唱起来了:‘娘……的……儿——’一句戏词没唱完,似乎气都堵得拔不出来,便哑了声,喘着气,一个人推着磨扇缓缓地转动”。有心情唱戏,且“又禁不住自嘲起来:‘老婆子哎!你说我本该是当县官的材料,咋的就落脚到磨道里当牛做马使唤?还算不上个快马,连个蔫牛也不抵……哎!怕是祖上先人把香插错了香炉……’”,看起来他对这“推磨”的生活也不感到痛苦。那么是什么让他能够在生活落魄时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的呢?从后文我们知道,是戏本创作。因此,看似与“编戏”无关的“推磨”,恰恰体现出戏剧创作的巨大魅力,又间接体现出李十三对戏本创作的痴迷,对艺术的纯粹追求。使读者感受到李十三保持着的文字的敏感神经,感受到民间艺术创作的无限吸引力及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推磨的细节写得详细,似乎在暗示我们,戏本创作也如“推磨”,需要长久的坚持。从情节来看,对“推磨”的细节描写也照应了小说题目。可见,作者在文中并未详写他是如何编写戏本、却将大量笔墨运用在“推磨”的细节描写上,确实体现出“匠心”。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出作品的主题,要通过文中的暗示性语句找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其次,要结合创作背景来分析创作意图,也就是要看作者的时代背景,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找出现实与小说的关联点就能准确理解创作意图。

首先看小说的主题。李十三苦读很多年,才得了个候补名单,“录取完规定的正编名额后,又拟录了六十四名作为候补备用的人。李十三的名字在这个候补名单里”,且“李十三深知这其中的空间很大很深,猫腻狗骚都使得上却看不见”,于是他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上泼了狗尿”,他干脆回家写戏。小说细致地描写了他和夫人“推磨”的过程,让我们对这位甘于清贫,不为利益丧失做人原则的戏剧创作者肃然起敬。李十三身上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地方,不被金钱利益驱使,在清贫中坚持戏剧创作,坚守艺人的底线。而反观现实,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文化产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一些传统曲艺失去了市场甚至濒临灭绝,令人担忧中国文化的传承。由此不难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李十三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传承传统曲艺、尊重传统艺人的态度不能变。小说呼吁我们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能传递民族的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点睛】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技巧点拨

(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

(3)扩大储备。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命题人肯定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地瞎猜,对考生不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一般会在题千中或通过注释等形式予以交代,这就要求考生不放过命题人给出的每一个信息;对考生应该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出题人则不会在题面上再去多费笔墨,这就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应该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录入时间:2021-02-11 09: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