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糖醋张·唐波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糖醋张

唐波清

“糖醋张”,是个挺有名气的厨子,也是个挺有名气的铺子。

张爱国的爹病死得早,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他长大。张爱国打小就讨厌读书,翻开课本头皮就发麻,逃学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娘也拿他没辙。

娘有一手好厨艺,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那可是十里八乡第一厨。

娘的心里打着盘算,老话说得好,饿不死的厨子,冻不死的铁匠,咱就将这门手艺传给儿子吧,也算是替他寻了一条谋生的路。说来也巧,张爱国读书没兴趣,学厨子可是上心得很。他做起糖醋菜来,一点就通,一学就会。

张爱国听说城里开餐馆赚大钱,他便一头闯进了县城,开张了一家叫“糖醋张”的小铺子。张爱国自豪地说,这个“糖醋张”的招牌,还是咱宴请了几位文化人琢磨出来的呢。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糖醋张”的小餐馆,虽然铺面的位置有些偏,可架不住张爱国的手艺精湛,味道堪称一绝,一传十,十传百,门庭若市,生意兴隆。慢慢地,食客们便四处传播张爱国的神奇传说,那就是什么客人吃什么菜,他只要看一眼就知晓,客人定个价位就行,无需自己点菜,他保准伺候得客人一百个满意。就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小县城里的人们,从此便忘却了张爱国的名字,只记得他就叫“糖醋张”。

新来的张副县长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张副县长下了班,挤进了“糖醋张”铺子,他点了个高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糖醋茄子糖醋梨,还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茄子,外脆里嫩,酸酸甜甜,味蕾全开;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梨子,酒香扑鼻,沁人心脾,胃口大开。

张副县长乐呵呵地走了。店里的伙计好奇地问“糖醋张”,你咋就知道他爱吃啥呢?

你没看出他是个当官的人?当官的平时大肉大鱼吃腻了,他们就好这口“素”的。“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

一帮在机关上班的年轻人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下了班,男男女女挤进“糖醋张”铺子,几个男的坐一桌,几个女的坐一桌,两桌都点了个中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男的那桌是糖醋排骨和糖醋茄子,女的那桌是糖醋鱼和糖醋梨,还分别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只见几个小伙子尝了一口糖醋排骨,红亮油润,肥而不腻,爽口开胃;只见几个小姑娘尝了一口糖醋鱼,香酥酸甜,落口逍遥,回味无穷。

这帮年轻人乐呵呵地走了。店里的伙计好奇地问“糖醋张”,你咋就知道他们爱吃啥呢?

你没看出他们是上班族吗?他们平时的伙食时好时差,咱就要“荤素搭配”,男的一般爱吃油腻的,咱就端上糖醋排骨,女的一般爱吃细腻的,咱就端上糖醋鱼;俗话说“茄补阳,梨滋阴”,糖醋茄子自然就上给男的那桌,糖醋梨自然就上给女的那桌。“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

一群在城里打工的泥瓦匠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工地上刚收工,泥瓦匠们就邋里邋遢地挤进“糖醋张”铺子,他们点了个低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两份糖醋排骨,两份糖醋鱼,两份糖醋茄子,两份糖醋梨……味道自然好。

这群泥瓦匠乐呵呵地走了。不等店里的伙计好奇地张口,“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这些农民工外出讨生活不容易,整天卖苦力,工地伙食又差,肚子里缺油水,咱可要多上菜上好菜。

这些年,“糖醋张”就靠这个神奇的传说发了财,在县城里修了房,买了车,娶了妻,生了娃。终于有一天,“糖醋张”突然想起了还在乡下独居的老娘。

专车迎接老娘进城。那天,“糖醋张”兴奋地说,娘,咱给您炒几个拿手菜。

娘迟疑地问,爱国,你可晓得娘爱吃些啥?

“糖醋张”拍着胸脯回着话,娘,您放一万个心,咱可是阅人无数,什么人爱吃什么菜,咱从来就没看走过眼。何况咱从小就知道娘爱吃啥。

“糖醋张”在铺子里替他娘摆了一桌糖醋全席,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   

铺子里,客人们的桌面上都是光盘行动,唯独老娘的那桌没动过筷子。

娘,这是咋地?您不是最喜欢吃甜食吗?“糖醋张”惊奇地问。

娘沉默了稍许,然后很平静地说,爱国,娘在五年前就得了糖尿病。

“糖醋张”扑通一声跪倒在娘的脚跟前……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多用口语、俗语,像“饿不死的厨子,冻不死的铁匠”,形象地表达了娘传艺给儿子的初衷,生活气息浓郁。

B. “糖醋张”的生意经,并无特别异于常人之处,他不过是比常人更用些心思,擅于琢磨顾客喜好罢了,可谓是看人下菜,依胃下碟。

C. “糖醋张”发了财,修了房,买了车,娶了妻,生了娃,而老娘独居,患了糖尿病,对比中,作者批判了“糖醋张”的不孝。

D. 小说结尾“扑通一声跪倒在娘的脚跟前”,言尽意未尽,这一跪,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使主人公和读者都陷入沉思。

2. 文中重点描写了“糖醋张”招待张副县长、机关上班族和泥瓦匠三个相似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 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瞬间丰富了“糖醋张”这个人物形象的内涵,请联系现实生活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

下载Word版试题
《糖醋张·唐波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①反映了社会不同群体的生活面貌,丰富了小说的内容;②刻画了“糖醋张”揣摩顾客喜好的本领,突出了他精明(擅长做生意)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为结尾处的情节意外反转作好了铺垫,如此了解顾客,却不知母亲早在五年前就已患糖尿病,巨大的反差更能引发读者思考。   

3. ①现实典型意义:年轻人不管选择走哪条路,只要勤劳肯干、用心经营,都能打拼出一片天地;②社会警示意义:成功的生意人却是一个失败的儿子,“糖醋张”的形象警示人们思考生活、工作的目的,物质不是唯一追求,不能让物质追求硬化了情感;③生活启发意义:“糖醋张”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社会的世代传承不仅仅是谋生技艺的物质延续,更需要思想、情感品格、文化的精神接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C项,曲解文意。错在:作者批判了“糖醋张”的不孝这个地方。其实作者对人物的行为做法,不作主观评判,更没有批判的意味,其意在客观地叙述中引人思考;另外,将“糖醋张”的行为解读为“不孝”也属于过度解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本的重要语段(情节、细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题干要求回答:文中重点描写了“糖醋张”招待张副县长、机关上班族和泥瓦匠三个相似的情节,有什么作用?本题应该从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的角度来回答。顾客身份不同,“糖醋张”给客人准备的菜肴也不同,说明他善于揣摩顾客的身份、职业特点,这样写能够凸显他为人精明,会做生意,正是有这恰如其分地揣摩顾客需求的水平,所以“糖醋张”的生意在做得红火,城里修了房、娶了妻,生了娃,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另外,三个相似情节,从故事内容的角度来看,丰富了小说情节,让读者感受到了不同的众生相,更让读者对这个“糖醋张”精明能干的佩服。最妙的是结尾,“糖醋张”在铺子里替他娘摆了一桌糖醋全席,他自以为了解娘的口味,但哪知娘在五年前就得了糖尿病。这就与前面三处表现“糖醋张”精明的情节形成对比,让人思考。从这个层面来说,前面三处情节的叙述为后文情节的发展起着蓄势的作用。总之,从情节的丰富,人物形象地刻画,给读者的感受等层面去分析即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和结尾的效果,联系实际探究作品丰富意蕴的能力。做这种题需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旨趣,然后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联系自身感受体会作答即可。题干要求联系现实生活分析“糖醋张”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瞬间丰富了“糖醋张”这个人物形象的内涵,让读者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精明的成功的生意人,还看到一个比较失败的儿子,他疏于同母亲的情感沟通,连母亲五年前就得了糖尿病都不知道,令人唏嘘叹惋。这告诉我们:在精于和各色人物打交道,不断追求个人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对身边的人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事业辉煌固然可喜,但是如果忽略亲情,可能会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总之,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体会作答即可。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录入时间:2021-02-12 09: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