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陶渊明:重新发扬诗歌的抒情传统·孙康宜》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重新发扬诗歌的抒情传统

孙康宜

我们对陶渊明的兴趣,源于对其抒情艺术的极大关注。王羲之主要是在其散文《兰亭集序》中有些抒情的内容,而陶渊明的诗歌则充满着抒情的音符。“念之动中怀”,他在《游斜川》诗的开头直截了当地说。而我们也立刻认出,如同早先中国古典抒情诗的特殊歌唱一般,这是个人内在情感的发抒。正像《诗·大序》中所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正是陶渊明个人的声音,复活了古代的抒情诗,宣告了他对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文学界占统治地位的那种哲理诗歌模式的背离。要之,玄言诗缺乏感情的声音,而陶渊明诗的特征却在于高质量的抒情。

一旦我们承认陶渊明的诗歌是抒情的,那么便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个性风格。他对诗歌的贡献不只局限于使古典抒情诗复活,实际上他的诗歌抒发了人类普遍的感情。这一特色使他得以用一种不同于他同时代人的手法去处理其诗歌中的抒情主体。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举出他想象自己死亡情景的《拟挽歌辞》三首为证。

这组诗的开头说道:“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乍读这两句,人们或许会以为这组诗是玄言诗,因为它的确像是哲学的说教。但很快读者就会为它强有力的抒情所震撼——戏剧化了的“我”开始告诉我们,他那死去的形体如何第一次躺在棺材里,他的亲戚和朋友如何在他身旁哭泣,还有他最终如何被埋葬入土。所有这一切都是用抒情诗的口吻来表达的,因此它不啻是诗人在披露自己心中最隐秘的情感。

有一点应当注意:严格地说,陶渊明并不真正是王羲之以及其他著名玄言诗人如孙绰、许询等的同时代人。这些诗人在陶渊明二十岁以前就已去世,而当时有一种与玄言诗截然不同的文学风格开始渐渐地发展。最终,新的文学品味出现了,它以文学藻饰为其特征,对于质木无文的东晋诗歌典型风格,是一个明显的反拨。这一新的风格倾向,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后来的一百五十年中统治了中国的文坛。

不管怎么说,陶渊明既不站在玄言诗风一边,也不站在新兴的唯美主义运动一边。他是孤独的,因为他生活在一个转变时期,并且受到与其文学品味相对立的一套诗歌批评标准的评判。后来几十年中的文学批评家们,或多或少都认为陶渊明诗歌风格的缺点就在于不修饰词汇。例如,杨休之说:“陶潜之文,辞采未优。”钟嵘看来是比较同情陶渊明诗的个性风格的,但他仍然不愿意将陶诗列入“上品”,仅把陶渊明看作“中品”诗人,尽管他赞赏陶诗的总体成就。他的理由非常清楚——“世叹其质直”,他试图为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而争辩,认为陶诗并不总是有欠于“风华清靡”,因此不能说它是“田家语”。这个事实——即钟嵘发现有必要为陶诗的不假修饰作辩护的事实一—强烈地透见新的美学标准的巨大影响。

《陶征士诔》的作者颜延之,是兴起于东晋末年新诗风运动中的一名重要诗人。他的诔辞只颂扬了陶渊明的高洁人格,却只字未提陶的文学功绩。这种对于华丽风格的偏好,并不自颜延之和他的同时代人始。更早一些,西晋时期许多有名的诗人,诸如潘岳和陆机,已喜欢在诗歌中使用华美的辞藻。

陶渊明当然熟知西晋诗歌的总体倾向,但他没有像同时代的后生晩辈那样,选择模仿西晋诗歌的道路。他的诗歌,给人以一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尝试去创造平易风格的印象,其诗风与锻炼字词的作法引人注目地相对立。在他的诗里,日常口语般的表达每每流畅地融入叙述的脉络中:“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同样不寻常的是,陶渊明在诗歌中多次采用一问一答的句式。这种直接摹拟日常对话的作法,使得他的诗生动活泼,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总的来说,陶渊明偏爱诗歌中某些更有弹性的结构,喜欢在诗歌文法的多样化方面自由地弄笔。这种风格的独创性,正是他独立个性的表现。陶渊明的诗歌是反其时代潮流的一种个性化创作,其“平易”正是自我抒情的一个信号。

(选自《抒情与描写》,钟振振译,有删改)

1. 关于晋朝诗人的诗歌风格,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的诗歌重在抒发个人内在情感,不同于同时代各种流派的诗风。

B. 王羲之等东晋文人以创作玄言诗为主,诗歌内容空洞,只有浮华的形式。

C. 陶渊明的诗歌不假修饰,有评论家认为即便他人格高洁,诗歌也不算上乘。

D. 以陆机为代表的西晋文人偏好华美的辞藻,这种风格后来一度统治了文坛。

2. 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的创作有别于当时的玄言诗风和唯美主义,但符合先秦诗歌的抒情传统。

B. 虽然哲理诗歌模式在当时文学界占统治地位,但玄言诗缺乏感情,像是哲学的说教。

C. 陶渊明的时代出现了以文学藻饰为特征的新倾向,杨休之、颜延之等都受其影响。

D. 钟嵘虽然为陶渊明辩护,认为文辞质朴是他的优点,但还是将其诗作列入“中品”。

3. 根据本文内容,对陶诗中的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句诗含有强有力的抒情,诗人抒发了自己面对死亡时心中最隐秘的情感。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有着日常口语般的表达,却体现了深思熟虑之后创造的平易风格。

C.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句诗采用问答句式,虚构了“君”这一形象,表达了超越日常生活的情感。

D.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诗重在自我抒情,体现了诗人反时代潮流的个性化创作。

下载Word版试题
《陶渊明:重新发扬诗歌的抒情传统·孙康宜》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诗歌内容空洞,只有浮华的形式”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宣告了他对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文学界占统治地位的那种哲理诗歌模式的背离。要之,玄言诗缺乏感情的声音”,可见作者只是说玄言诗是哲理诗歌,缺乏抒情,但看不出“诗歌内容空洞,只有浮华的形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D项,“认为文辞质朴是他的优点”错,原文说“钟嵘看来是比较同情陶渊明诗的个性风格的,但他仍然不愿意将陶诗列入‘上品’,仅把陶渊明看作‘中品’诗人,尽管他赞赏陶诗的总体成就。他的理由非常清楚——‘世叹其质直’”,可见钟嵘并不认为文辞质朴是他的优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C项,“虚构了‘君’这一形象,表达了超越日常生活的情感”错,此句中的“君”就是陶渊明自己,并非虚构了一个人物;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接摹拟日常对话的作法,使得他的诗生动活泼,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并非“超越日常生活”。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录入时间:2021-02-13 09: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