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说,《野草》里有我的哲学。《野草》集中讨论的是个体生命深层困境的问题,展现了鲁迅人生哲学的精髓。

在《野草》里,鲁迅塑造了许多文学意象,以象征人类某些方面的深层困境。如《死火》一篇,以被人遗弃在冰谷中的行将熄灭的“死火”,推出了“冻灭”与“烧完”两种选择。“冻灭”就是留在原地“坐以待毙”; “烧完”就是随“我”走出,做“垂死挣扎”。尽管最后等待它的都是死亡,但是“冻灭”和“烧完”是有区别的。这个“冻灭”,他是什么事儿不干,他的生命没有光影,只是一个空壳。这个烧完,虽然最后也是完,但他燃烧的那个瞬间是发出灿烂的光辉的,他的生命是充实的。这就是一种人生哲学,生命的价值不在手结果,而在于过程。人就是在冻灭和烧完之间作选择。导师王瑶先生曾对我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因为垂死挣扎有一种挣扎之美。

《野草》里还有一篇《影的告别》,影子的物理特征是正午阳光直照或者完全黑暗的时候,影子就没有了,影子只能存在于明暗之间。鲁迅就用影子的形象,来象征自己这样一种“历史中间物”的命运。“历史中间物”的意义是什么呢?鲁迅说,就是要反抗黑暗,要和黑暗捣乱,它生命的价值是和黑暗连在一起的,实现在对黑暗的反抗当中。它当然不被黑暗所容,当黑暗笼罩的时候,这样的影子会消亡;但当黑暗真正消失、光明完全普照的时候,这个历史中间物的价值没有了,影子也要消亡。所以像鲁迅这样的历史中间物,他不仅在黑暗中没有自己的地位,同时在光明中也没有自己的地位,他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他只能够彷徨于无地。这“无地彷徨”四个字,实际上说尽了“知识分子”的深层困境。

但是当一个人绝望到顶点的时候,就会大彻大悟。所谓大彻大悟,就是看透了人生、社会、历史的局限,看透了自我选择的有限性。很多事情你之所以失望,在于你原来抱的希望太大。如果你把问题都看透了,想透了、你就不绝望了。这就是鲁迅说的“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就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绝望到底,就成了大彻大惜。大彻大之后,还可能出现两种态度。一种是,既然一切都如此,那我就什么事也不做了,就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还有一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前面是坟,但还要努力地往前走,要反抗,要奋斗。鲁迅的哲学就是要“反抗绝望”。

这种反抗绝望的哲学,其实包含两个侧面。一个是看透一切,大彻大悟,打破一切幻想与神话,清醒地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生存困境,这是打破一切瞒和骗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个是采取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一种反抗绝望的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佛家的大彻大悟和儒家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结合。在我看来,这样一种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其特点的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是鲁迅哲学的核心,同时也是20世纪的中国所留下来的非常重要的精神遗产。

(摘自《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死火”被遗弃在冰谷中,如果它选择了被人带出“烧完”,生命会更有意义。

B. “无地彷徨”四个字,说尽了知识分子在黑暗与光明中都没有地位的深层困境。

C.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是说把问题看透、不抱希望,可以摆脱绝望,以利奋斗。

D. “反抗绝望”一言以蔽之,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面对黑暗,毫不妥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使用文学评论常用方法,多次引用鲁迅话语,以增强对鲁迅作品阐析的说服力。

B. 作者善于进行两分,以“两种态度”“两个测面”引出对比论证,有《死火》遗风。

C. 本文通过对“影子”意象的分析,揭示了“历史中间物”的命运,使说理生动形象。

D.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先明示中心论点,再具体举例论证,最后深入分析,揭示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野草》通过塑造文学意象,探讨了个体生命深层困境的问题,可以把它当作人生哲学去读。

B. “历史中间物”指的是鲁迅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反抗黑暗,从而不容于黑暗势力。

C. 明知前面是坟,仍需努力往前走,要反抗,所以鲁迅赞赏青年们向北洋军阀政府的徒手请愿。

D. 反抗绝望的哲学,是鲁迅哲学的核心,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载Word版试题
《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D项,“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面对黑暗,毫不妥协”错误。原文看“反抗绝望”含两个侧面,一是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二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选项概括不全,漏掉了“清醒的现实主义”。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B项,“引出对比论证”错误。“两个侧面”是指“一个是看透一切,大彻大悟,打破一切幻想与神话,清醒地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生存困境,这是打破一切瞒和骗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个是采取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可见不是对比论证,而是并列关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C项,鲁迅主张的“要反抗,要奋斗”,不包括“徒手请愿”。“青年们”此处指刘和珍等人。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录入时间:2021-02-14 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