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国画的透视·朱良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的透视

朱良志

中国绘画没有谨守透视的原则,甚至有意回避透视问题,16世纪以来,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20世纪房龙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少数的孩子不理会透视法。”他对中国画的传统很为不屑。

中国在一千五百多年之前就有系统的艺术史著作,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说,即绘画的六条基本原则,其中以“气韵生动”为第一。一千五百多年以来,气韵生动一直是中国画的最高原则,主张精神境界的呈现比形象的描摹要重要得多。北宋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他的观点正好与房龙相反,房龙认为,中国画不讲透视,不讲形似,还停留在孩子涂鸦的程度。而苏轼认为,如果你画画只知道形似,那真是跟孩子差不多了。

从如此对立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选择的是与欧洲多么不同的道路。

中国曾围绕透视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王维就是一位突破固定视点的艺术家。他的画将四季出现的景物放到同一个画面中,他有一幅《袁安卧雪图》,画面上出现了“雪中芭蕉”的构图。芭蕉叶一到秋天就消失了,不可能出现在冰天雪地中。有人对此提出批评,但更多的人则认为,绘画是画意,而不是画形,雪中芭蕉是意念中的事实,完全可以出现在画面上。

北宋初年的山水画大师李成画画时,注意到透视。他从一个固定的点看物象。他画一个建筑,站在一点,仰望屋檐。他画出的画逼肖外物。大科学家沈括对此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认为画家应该“以大观小”,不能像李成那样“以小观大”。真正的画家不应该停留在具体的视觉上,而应该用“心灵的眼”去观物,画家应画出意念中的世界,而不应局限于视觉中的具体存在。这就是“以大观小”,这里的“大”就是人心灵的统摄力。中国画画的是想象中的空间,是表现一种精神境界。如南宋马远有一幅《寒江独钓图》,画面的内容很简单,所表现的内涵却很丰富,静谧的夜晚,淡淡的月色,空空荡荡的江面上,有一叶小舟,小舟上一人把竿,身体略略前倾,凝神专注于水面。小舟的尾部微翘,旁边则是几丝柔痕,将小舟随波闲荡的意味传出。这幅画就是着力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夜深人静,气氛冷寂,只有一弯冷月,一叶扁舟,一个孤独的人,独享这个宁静悠闲的世界。显然,这幅画关心的不在钓,而在生活世界的精神氛围。这正是中国画重要的特色。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不拘泥甚至回避透视原则,以房龙为代表的许多评论家对此并不赞成。

B. 中国很早就有系统的艺术史著作,如《古画品录》中就提及绘画“六法”说。

C. 《袁安卧雪图》上“雪中芭蕉”的构图,体现出王维“画形不画意”的主张。

D. 《寒江独钓图》画面内容简单,内涵丰富,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与房龙的观点相对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选择的是与欧洲不同的道路。

B. 中国也曾围绕透视问题展开过激烈争论,而更多画家认为应画出意念中的世界。

C. 画家注重透视原则意味着将视点固定,这样画出的作品可以与外物非常相似。

D. 毫不关心客观存在的物象,只关心精神境界的表现,是中国画一直沿袭的传统。

3. 请解释“以大观小”在文中的含意。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国画的透视·朱良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D   

3. “大”是画家心灵的统摄,“小”指视觉中的具体存在,“以大观小”指画家在具体视觉基础上,以心灵观物,画出意念中的世界;是中国画不讲究透视,强调画意不画形原则的具体要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C项,“画形不画意”理解错误。原文有“王维就是一位突破固定视点的艺术家”,“雪中芭蕉是意念中的事实,完全可以出现在画面上”可知,是“画意不画形”。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毫不关心……只关心……”理解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不应局限”具体物象。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以大观小”,文章最后一段有“真正的画家不应该停留在具体的视觉上,而应该用“心灵的眼”去观物,画家应画出意念中的世界,而不应局限于视觉中的具体存在。这就是“以大观小”,这里的“大”就是人心灵的统摄力。中国画画的是想象中的空间,是表现一种精神境界。”这和前文举王维例子说明“画意不画形”观点是一致的。据以上内容概括可打出答案。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录入时间:2021-02-18 0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