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既是一种“社会公害”,也可以成为丰富的再生资源,是“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办法。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有些人也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

(摘编自姜朝阳周育红(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公众参与》)

材料二:

初次到欧洲生活的人,往往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垃圾分类问题,因为一觉醒来你就会面临家里垃圾怎么倒的现实问题。不少人因不懂这个“规矩”而被当地人“教育”。

垃圾分类意识并不是天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磨砺,离不开教育宣传的引导。在欧洲,环保意识从幼儿园就抓起,在大众媒介和各种展览会上,推介垃圾分类是常见的主题。这些教育宣传的引导,为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奠定了基础,而伴随着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形成,久而久之,垃圾分类会成为国民的一种自觉,提升国民环保意识,并进而影响社会教育理念。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06月09日)

材料三: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同时,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

(摘编自《城市垃圾分类,一道难解的题》,2019年07月08日)

材料四:

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再有五个月就要正式实施了,相关准备和配套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其中,有不少热点问题聚焦在商企经营单位如何执行《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上。禁止产销超薄塑料袋、限用一次性用品、不执行垃圾分类将受罚,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举措,是商企经营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因地制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保障。商企经营单位实行垃圾分类要主动用好市场机制,挖潜资源优势,创新绿色服务,在满足消费者供给需求同时;让垃圾减量,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推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企业实行垃圾分类要用好市场机制》,北京青年报》2019年12月08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垃圾分类让垃圾处理更科学更有效,可以减少垃圾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促进垃圾资源化,变废为宝。

B. 在欧洲,垃圾分类往往成为人们自觉的习惯行为,垃圾分类提升了人们的环保理念,也影响了社会的教育理念。

C. 在上海,社区建立居民垃圾分类档案,如果有人产生垃圾却未能将垃圾准确分类投放,有可能会被追责。

D.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严格实施,促进了企业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效推动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渍漠,因此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比城市严重。

B.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垃圾分类意识增强,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而产业链的形成也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C. 从材料四来看,商企经营单位应当强化环保意识,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从源头上实行垃圾减量,共同参与和推进垃圾治理工作。

D. 以上四则材料谈到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政策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等内容,在谈到垃圾分类意识时,还介绍了欧洲的做法以资借鉴。

3. 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需要社会多方合力才能完成。请你结合材料,简要概述公众,企业和政府三方分别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下载Word版试题
《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A   

3. 公众:提高环境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积极行动。企业: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政策,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主动用好市场机制,推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借鉴优秀经验,加强宣传引领,指导分类方法;通过立法和执法进行规范和约束。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D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严格实施,促进了企业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效推动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说法错误。《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还未正式实施。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A项,“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渍漠,因此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比城市严重”说法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并没有对环境污染情况作说明。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本题可以先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对照文本圈定信息源。然后题干需要从“公众,企业和政府三方分别需要做出哪些努力”中提炼出可供以后使用的有价值的方法。“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这个内容是答案对应的话题,且忌答非所问。这道题一定要分点作答。按照题干所给的三方面作为三大层次,每一方面再对应小的信息点。

第一方面——公众。相关的信息在材料一的第2、3段,给定的是公众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正面提出举措即是答案。比如“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得出答案点:“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得出答案点“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

第二方面——企业。信息源在材料四“有不少热点问题聚焦在商企经营单位如何执行《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上。……是商企经营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因地制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保障。商企经营单位实行垃圾分类要主动用好市场机制,……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推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得出答案点“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政策,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主动用好市场机制,推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大方面——政府。结合材料二“这些教育宣传的引导,为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奠定了基础,而伴随着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形成,久而久之,垃圾分类会成为国民的一种自觉,提升国民环保意识,并进而影响社会教育理念”可以得出答案点“借鉴优秀经验”;结合材料三“虽然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可以得出答案点“通过立法和执法进行规范和约束”;结合材料一“长期以来,……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得出: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录入时间:2021-02-25 09: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