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汪振军》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

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激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门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中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论语·子路》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最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 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 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 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 文章具体阐述文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整。

C. 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 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能认清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好自己的文化道路。

B. 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 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D. 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的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下载Word版试题
《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汪振军》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

A项,“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错误,概括不准确,原文第二段为“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因而”强加因果。

B项,“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理解错误,原文是“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因为”强加因果。

C项,“效果都并不理想”理解错误。“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并未实行,所以“效果并不理想”的内容不包含“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这一主张。原文第三段为“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文中的“这两项改革”指的是“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

C项,“矛头直指外来文化”这一表述错误,肯否失当。从文中第三段可知,矛头指向的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中迷失自己文化方向的人”,文章里说中华民族文明史吸收和融入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是肯定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本题中,

A项,“若能认清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错误,范围缩小,使得说法绝对。根据文中第一段“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可见,“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并非“走自己的文化道路”的唯一条件。“认清”什么是个认识问题,它只是“走好自己的文化道路”这一结果所需要的条件之一。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录入时间:2021-01-31 18: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