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陈秉公》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从宇宙观、国际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等,都体现出“和合”理念的精髓。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者:陈秉公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8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 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B.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是“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之一。

C. “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表现为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强调要承认和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D. “和合”理念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 《左传》记载:“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证明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B. 《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

C. 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这说明“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

D. 文章采用了例证法、对比论证法,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人心向善的道德观三个方面阐释了“和合”理念丰富的文化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可见,“和合”就是“和谐”。

B.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C.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是“和合”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社会实现真正的和谐有序,让个人处理好人际关系。

D.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体现了对“和合”理念的应用和发展。可见,“和合”理念可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下载Word版试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陈秉公》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和合’理念是……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错误,选项断章取义,文章第二段结尾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文中有结论成立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选项忽略了这一前提。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没有用“对比论证法”,主要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式。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A项,“‘和合’就是‘和谐’”错误,这一说法属于无中生有。B.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错误,文章第四段说的是“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由此可知,选项后半句的前提是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D项,“……‘和合’理念可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夸大了“‘和合’理念”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由此可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需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这两个条件,而选项最后一句结论只强调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却忽视了“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且文中只是说“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而选项变成“可以解决”,这些夸大了“和合理念”的作用。故选C。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录入时间:2021-03-02 10: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