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兵卫与葫芦

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ロ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装上塞子。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因为他热衷得这么厉害,所以他每次上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

清兵卫是一个オ十ニ岁的小学生,放学回来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去。

清兵卫居住的小镇,其实是很狭小的,一条细长的市街,只要二十分钟就可以走完了。所以卖葫芦的店铺纵使多,像清兵卫这样几乎每天都跑去看,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真是小孩子呢,不是这种葫芦他就不喜欢。”一位客人看见清兵卫在一旁很专心地擦葫芦,就这样说。

“是呀,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他爸爸很不高兴地向他那边看了一眼。“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客人说。“这样的好呀。”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

清兵卫的父亲与客人就谈到了葫芦。

“今年春天开评品会时,有人拿出了马琴的葫芦来做参考品,那才是出色的呢。”清兵卫的父亲说了。

“是一个很大的葫芦吧。”

“又大又长。”

听见这样的话,清兵卫偷偷地发笑。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很有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看,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了。“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一点就是了。”他插嘴说。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过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这个葫芦卖多少钱?”“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了。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悦,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ー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作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

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要卖就算五块钱吧。”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开始嘀咕了。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是清兵卫由酷爱葫芦到被逼放弃的过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而又起伏跌宕,让人不忍释卷、欲罢不能,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清兵卫“常常一个人上街上去看葫芦”,而且“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喜欢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等,为他淘得葫芦精品埋下伏笔。

C. 听到价格便宜后激动得“喘着气”,急忙跑回家拿钱,“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等细节表现了清兵卫的激动、担忧及暗自庆幸。

D. 清兵卫一毛钱淘来的葫芦,被校役卖了五十块钱,被店老板卖了六百块。其身价倍增,肯定了清兵卫鉴赏葫芦的能力,讽刺了教员、校役对葫芦的无知。

2. 简要概括划线语段的艺术效果。

3. 小说的结尾对表现主题有重要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①插叙教员的爱好,情节上宕开一笔,叙事节奏变缓。②学生唱戏不管,对葫芦气得发抖,对比突出教员全凭个人好恶来教育学生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③叙述中蕴含对教员行为方式的否定,暗示了主旨。④为下文教员没收葫芦与干涉清兵卫的爱好做铺垫。   

3. ①以清兵卫有了新寄托,表明有追求有爱好乃是孩子的天性,应该予以保护,让其发展。②以“父亲……又开始嘀咕了”暗示清兵卫的新爱好还有可能被扼杀,强化了对扼杀孩子天性的批判,对追求个性发展的期望。③启示我们尊重个性,发展个性,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健康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讽刺了教员、校役对葫芦的无知”错误。校役的无知没表现出来,应该是“爸爸”的无知,本文确实有讽刺意味,但不是讽刺教员、校役对葫芦的无知,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对葫芦深入了解,本文讽刺的是对扼杀孩子天性和正当爱好的做法。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赏析题涉及的角度有: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大方面。题干已经明确了从艺术效果方面进行概括,但必然涉及内容和情感。以修辞手法为重点解答即可。局题答题模式为:先点明手法,再结合例句分析手法特点,最后结合情感明确表达效果。

首先明确答题区域,适当进行扩展,以便确定结构或内容上是否与上下文或者中心思想等有关系。

句中“这位外来的教员”结构上照应了上文“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据以上信息总结为答案①为插叙教员的爱好,情节上宕开一笔,叙事节奏变缓。④为下文教员没收葫芦与干涉清兵卫的爱好做铺垫。 

语言表达上的效果:从“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中可见答案②学生唱戏不管,对葫芦气得发抖,对比突出教员全凭个人好恶来教育学生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

主旨情感方面的表达效果:从“他倒要去听三天”“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中可见答案③叙述中蕴含对教员行为方式的否定,暗示了主旨。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解答这类题常见答题思路为:首先归纳内容,即段意;然后看结构上的作用,看是否照应标题,呼应结尾,总结全文,明确或升华、深化中心思想等等;最后结合主旨分析表达技巧,即艺术特色。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题干为:小说的结尾对表现主题有重要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明确了对于主旨的作用,本着几个对象几层意思的原则来回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分析。

自身角度:“从……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中可见段意为:答案①以清兵卫有了新寄托,表明有追求有爱好乃是孩子的天性,应该予以保护,让其发展。属于浅层内容方面。

父亲的角度:“父亲又开始嘀咕了”,字里行间( “又”“嘀咕”)流露出清兵卫变更了嗜好,但未必长久,新爱好依然有可能被阻挠扼杀,批判了现实生活中家庭或者学校教育的缺失,并强化了对自由发展个性独特等的期望。

社会或者读者的角度:答案③给我们敲响个警钟,应该尊重个性差异,发展自我,身心都要健康。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录入时间:2021-03-04 09: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