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会意·汤一介》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会意

汤一介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我的读书观。一个学者一生要读各种各样的书,不是读什么书都要做到求甚解。

我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很多地方读不懂,但还是爱看。长大了再读《三国演义》,还有不懂的地方,但只是想知道它和《三国志》所载有些什么不同罢了,我并不想做研究《三国演义》的专家。后来我进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当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我读书教书,还是信守“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信条。研究哲学,有那么多书,每本书、每句话都要求“甚解”,可能吗?

我认为陶渊明这两句话对研究哲学的人来说,后面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更重要。

我们常把汉人对经典的注释叫“章句之学”,每章每句都要详加解释。《汉书・儒林传》谓“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儒师秦延君释《尧典》,十余万言;释“曰若稽古”四字,三万言。

至魏晋风气一变,注经典多言简意赅,倡“得意忘言”,例郭象注《庄子・逍遥游》第一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谓“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并批评那种一字一句注解的章句之学为“生说”(生硬的解释)他说:“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之。

我想,这就是“会意”。读哲学书,重要的在“会意”,而不在“曲与生说”。“会意”才能对古人的思想心领神会。

据日本学者林泰辅说,《论语》的注解有三千余种;元朝的杜道坚说,《道德经》的注解也有三千余种,不管有多少种《论语》《道经》的注解,我们能说哪一种对《论语》或《道德经》“甚解”了呢?没有吧。

杨伯峻先生在注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一句时说:“耳顺”这两个字很难讲,企图把它讲通的也有很多人,但都觉牵强。译者姑且作如此讲解。

我认为,杨先生的这种态度是对的,他只是“姑且”给一种解释,并没有说他的解释就是唯一正确的。

读书人喜欢读书,特别是像我这样的读书人,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宗教的、文学的艺术的、考古的、历史的、民俗的,甚至科学和科学史的等等。是不能都要求“甚解”的,知道一点就行了。它可以帮助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读你自己专业的书,当然得了解得深入一些,但也只能要求“深入一些”,不可能字字句句都有所谓“正确了解”,而“会意”则是更为重要的。

哲学家要求的是“六经注我”,而非“我注六经”。“会意”实际上是加上了自己的创造”,这样才真的是把学问深入下去了。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人章句之学强调详加解释,故而出现《汉书》谓“一经说至百余万言”的现象。

B. 儒师素延君释《尧典》十余万言,释“日若稽古”三万言,是章句之学的典型表现。

C. 郭象用自己对《庄子・道遥游》的注解,从事实上否定了章句之学的“曲与生说。”

D. 杨伯峻注“六十而耳顺”时说,“译者姑且作如此讲解”,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汉朝到魏晋时代,对于经典的注解,风气有了颠覆性的转变,由详加解释转变为言简意赅。

B. 追求“甚解”,容易产生阐释的生硬牵强,“不求甚解”则可以摆脱诸种束缚,获得阅读的彻底解放。

C. 一般阅读,“不求甚解”有利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但专业领域研究的阅读,则需要深入一些。

D. “六经注我”提升了主观个体思考的价值和地位,“我注六经”实质是对经典过分的信服与膜拜。

3.作者强调读书追求“会意”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下载Word版试题
《会意·汤一介》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B   

3.①阅读量大,无法处处“甚解”;②能够“心领神会”古人的思想;③无法“正确了解”所有字句;④“把学问深入下去”的需要;⑤可以避免“生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

本题D项,“杨伯峻注‘六十而耳顺’时说,‘译者姑且作如此讲解’,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表述错误,作者用杨伯峻例子恰恰是来支撑自己“不求甚解”“会意”的观点。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本题B项,“‘不求甚解’则可以摆脱诸种束缚,获得阅读的彻底解放”,表述错误,错在“彻底解放,摆脱诸种束缚”,“不求甚解”,仍需抓住主旨精髓。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根据文本“研究哲学,有那么多书,每本书、每句话都要求‘甚解’,可能吗?”可概括出“阅读量大,无法处处‘甚解’”。根据文本“郭象注《庄子・逍遥游》第一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谓‘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并批评那种一字一句注解的章句之学为‘生说’(生硬的解释)他说:“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之’。我想,这就是‘会意’。读哲学书,重要的在‘会意’,而不在‘曲与生说’”可概括出:追求“会意”是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生说”。根据文本“‘会意’才能对古人的思想心领神会”可概括出第三点原因:能够“心领神会”古人的思想。根据文本“读你自己专业的书,当然得了解得深入一些,但也只能要求‘深入一些’,不可能字字句句都有所谓‘正确了解’,而‘会意’则是更为重要的”可概括出:无法“正确了解”所有字句。根据文本“哲学家要求的是‘六经注我’,而非‘我注六经’。‘会意’实际上是加上了自己的创造,这样才真的是把学问深入下去了”可以概括出:“会意”能真的是把学问深入下去。

录入时间:2021-02-02 1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