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精神统摄·刘金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与灵魂,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人文标杆与精神尺度,具有极强的覆盖性、渗透性和持久性等特质,具有感染人、征服人、熏陶人和塑造人等功效,其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能够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精神动力与人文支撑。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与自觉服膺,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秉持一种坚定信念和强烈信心,是对民族文化怀有一种深挚情感和浓郁情结。从文化哲学角度看,文化自信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文化主体应当尊崇本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持有一种敬畏敬仰敬重之心,在此基础上,以开放胸襟、包容心态审视和对待一切外来文化,在共存共生中提振民族文化骨气、底气。二是对文化客体而言,中华传统文化既能在演化进程中不断传承赓续,又能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不被同化和异化。换言之,文化自信是一种开明的文化气度,是一种健朗的文化心态,这种气度和心态,不仅仅是一种基于既往成就上的自豪感和荣耀感,也是对民族文化独特性存在意义的忠贞坚守和对民族文化发展路径的孜孜探寻。

文艺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维度,在传统文化的开掘、梳理、呈现和传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创作只有对民族文化心存谦恭,秉持信心,才能由衷地生发出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认同、审美认同和实践认同,从而使文艺创作获得超越以往的精神高度和美学高度。中华民族历经5 000多年悠久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国人内心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心理归依,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丰厚滋养。如果脱离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文艺创作就会成为无根的浮萍,只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波漂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母体,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风范,唯其如此,中华文化才能在波谲云诡的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中掌控话语权。

(摘编自刘金祥《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精神统摄》)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能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精神动力与人文支撑。

B.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与自觉服膺。

C.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文艺创作才能获得超越以往的精神高度和美学高度。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心理归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先谈文化,再谈文化自信,最后谈文艺创作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层层剥茧,逐层深入。

B.文章两次引用习总书记的讲话,分别论证了文化的作用和文艺创作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C.文章从文化主体和文化客体两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富有辩证性。

D.文章围绕文艺创作与文化的关系来论证,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有较强的时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具有极强的覆盖性、渗透性和持久性,因此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人文标杆与精神尺度。

B.坚持文化自信,就必须坚守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存在意义并积极探寻民族文化的发展路径。

C.文艺工作者只要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就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D.守中华文化立场,传中华文化基因,展中华文化风范,主要目的是掌控世界文化话语权。

下载Word版试题
《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精神统摄·刘金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C  2.D  3.B

【解析】

1.解析:选C。文章围绕文化自信和文艺创作的关系来谈。A、B、D三项未涉及文艺创作和文化自信的关系,C选项说的是文化自信和文艺创作的关系。故选C。

2.解析:选D。D选项“围绕文艺创作与文化的关系来论证”错,论证内容理解有误,应是围绕文艺创作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来论证。故选D。

3.解析:选B。A选项强加因果,“因此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人文标杆与精神尺度”错,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C选项“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D选项无中生有,“主要目的是掌控世界文化话语权”错,于文无据。故选B。

录入时间:2021-03-08 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