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

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乃天地人合一。世界则只是这一个世界,在此世界之外,更没有第二个世界。我们从这一点再来讲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究竟人类理想最后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境界?中国人则只讲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其终极理想还是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的欧洲人、美国人,科学发展到如此地步,他们有没有想到像中国人所想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呢?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似乎只想这个世界是他们的。他们兵舰所到,国旗永远有太阳照着,殖民地则永远由他们统治。若能让殖民地人也信了耶稣,死后同上天堂,那是他们的义务。至于在此世界上之帝国主义以及殖民政策,则像不复与耶鲜相干。耶稣的终极理想,似乎并不在此世界上,中国人则只认有这一世界,因此只在此世界上作安排,作期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地人三者合一,便是一止境。

但最近的我们又要笑自己说,中国人地理知识太缺乏,不知天下那般大。但至少古代中国人也知道了这个国家之外还有一天下,所以不仅要治国,还要平天下。此一理想,在春秋战国时就有,那时有很多国家,所以想治国,便要连带想平天下。到秦汉一统,四外蛮夷比较不成大问题,一个国家即等于是天下了,那亦不足深怪。可是今天,看这世界,看联合国的种种情形,才觉得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这一理想,还得要再宣扬。单凭军事武力,不能叫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若论经济方面,单凭货财交流,也不能使世界大同、天下太平。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法律更不能使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

中国人所想象的天下太平、世界大同,似乎最伟大,最实际,但讲起来,诸位或许会觉得其很荒唐,很玄虚,很迂腐。《大学》上说:“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则一切皆从个人本位做起,从自己德性上做起。但我问诸位,是不是能想出另一条快捷方式呢?军事、经济、政治、法律纵使能统治此世界,但不能使世界大同,天下太平。这些只是在人类之上再加上一番力量,叫人不得不从。中国人却最看不起这个力量。要把这个力量大而化之为道为天,小而纳之于各个人的德性,使各人的德性能与天、与道合而为一,则各人便是一枢纽,一中心。此身即是一自然,亦即是一天地,与大群合一之天地。

中国文化最看重人,要叫每一人成为天地中心,作天地主宰。纵不是作全天地的主宰,却能作我一小天地的主宰。宋代理学家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地像是没有心。我们替天行道,便是为天地立心。上帝生我此身,或者上帝当时也未想到如何来运用我此身。此刻我们要为天地立心,我的心就是天地心。上帝只是要生万物,此刻我对上帝说,这里栽一朵牡丹好不好?上帝会答应我说,你栽吧。我在此把那乱草除掉,栽一株牡丹,也是为天地立心。我们的命运像是掌握于天地,但天地并不管,治乱兴亡一由我们自己。我们为生民立命,要使其长治久安,上帝也不来反对。但此中有大道理,大学问,中国古代圣人早已讲过,我此刻来为往圣继绝学,也即是为万世开太平。这即是为实现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开一路。

(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人看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追求是以传播宗教思想实现的。

B. 中国古代人地理知识缺乏,不知天下那般大,所以才有“世界大同”的思想。

C. 中国人最看不起军事、经济、政治、法律带来的力量,而看重个人的德性。

D. 中国文化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天地的中心,是因为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命运被天地掌握。

2. 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章论证思路清晰,深入浅出,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证明中心论点,语言生动形象。

B. 文章以十九世纪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为例,证明欧美人同中国人对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认识是有相似性的。

C. 作者认为当今还得要再宣扬“世界大同、天下太平”这一思想,是因为当时世界的现实离这一理想还相差得太远,

D. 文章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旨在证明中国人的世界大同思想并不迂腐,而是建立在“个人本位”基础之上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以“世界大同”为终极理想,这与西方国家传播宗教统一思想的性质是不同的。

B. 虽然“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在有些人看起来很迂腐,但作者认为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C. 作者通过模拟与上帝关于“栽株牡丹”的对话,表达了他对基督教思想作用的不认可。

D. 在中国人看来天地人三者合一,天地的内涵并不只是现实的天地,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在十九世纪的英国人看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追求是以传播宗教思想实现的”说法错误。“传播宗教思想”有误,结合原文“现在的欧洲人、美国人,科学发展到如此地步,他们有没有想到像中国人所想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呢?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似乎只想这个世界是他们的。他们兵舰所到,国旗永远有太阳照着,殖民地则永远由他们统治”可知,十九世纪的英国人没有想到像中国人所想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B项,“中国古代人地理知识缺乏,不知天下那般大,所以才有‘世界大同’的思想”说法错误。“中国古代人地理知识缺乏”有误,原文的表述是“但最近的我们又要笑自己说,中国人地理知识太缺乏,不知天下那般大”。

D项,“中国文化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天地的中心,是因为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命运被天地掌握”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中国文化最看重人,要叫每一人成为天地中心,作天地主宰”,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以十九世纪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为例,证明欧美人同中国人对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认识是有相似性的”说法错误。英国人的殖民统治是为证明欧美人同中国人思想认识是不同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作者通过模拟与上帝关于‘栽株牡丹’的对话,表达了他对基督教思想作用的不认可”说法错误。“基督教思想的不认可”有误,结合“上帝生我此身,或者上帝当时也未想到如何来运用我此身。此刻我们要为天地立心,我的心就是天地心。上帝只是要生万物,此刻我对上帝说,这里栽一朵牡丹好不好?上帝会答应我说,你栽吧”,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我们要为天地立心,我的心就是天地心。上帝只是要生万物。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录入时间:2021-02-03 1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