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不失时机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周人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应当看到,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出口增速同比回落均较明显。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必须细化举措,打通淤塞节点,尽快畅通经济社会良性循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有机整体,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都高度依赖于机体循环的畅通。当前面临的循环不畅,主要来自于抗击疫情的防控需要,接下来还会面临全球供应链、贸易链的冲击。对此等不得也慢不得。不及时畅通宏观与微观、实体与货币的循环,将会放大疫情冲击,更难以应对世界经济可能的深度衰退。抓紧梳理分析、一一攻破梗阻,切实解决企业经营困难、切实激发国内有效需求,才能够实现保增长、保民生,战胜不断上升的失业风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完善宏观调控、搞好经济建设,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循环和市场循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破解当务之急的两大抓手。产业循环的畅通主要集中在供给侧,要想方设法促进要素流通和项目开工建设。比如,有的地方运用政府专项债,钱到位了、土地也批了,可还没有形成实物工作量。让“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落地、落实,产业“盘子”才能实现滚动发展。市场循环的畅通主要集中在需求侧,要想方设法疏通人流、物流的瓶颈与堵点。比如,新基建中的5G网络可“一业带百业”,各地各部门要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市场差异化,精准引导,下好全国一盘棋。重塑产业链条、平衡市场供需,都离不开“有形之手”促“无形之手”舒展如常。

畅通良性循环的另一面是严格管理。流行病学告诉我们,病毒的“势场”,往往与经济的“市场”高度相关,决不能在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后,给疫情扩散造成可乘之机。比如,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无论低、中、高风险地区均暂不开业。该“一刀切”的莫犹豫,不可因小失大;要因城施策的需精细,亟待“绣花治理”。所以宏观调控与基层防控一样,都需要“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深层次上讲,既打通关节、疏通脉络,又“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说到底还要靠改革,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中医学抗击疫情的哲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激发蛰伏的潜力、增强回升的动力,中国经济不仅不会因疫情的冲击伤筋动骨,还会在搏击风浪中强筋壮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做好疫情防控百密无疏,搞好循环畅通百战不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必然进一步释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一定会完成。

(摘编自周人杰《不失时机畅通经济社会循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切实解决企业经营困难,有效激发“内需”,是在防控疫情的当下推动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B. 只有畅通实体与货币的循环,切实保障“资金跟着项目走”,才能实现市场循环的畅通无阻。

C. 如果宏观与微观、实体与货币的循环不能及时畅通,当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时我们就更难应对。

D. 重塑产业链条,平衡市场供需,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针对疫情背景下的经济状况,提出了“尽快畅通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中心观点。

B. 文章既分析了经济机体循环不畅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也提出了破解问题的方法。

C. 文章在论证产业循环和市场循环的关系时,通过举例子和打比方,使论证具体、形象。

D. 文章通过“一刀切”与“绣花治理”的实例,论证了畅通经济循环与防控疫情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较于防控疫情造成的经济循环不畅,全球供应链、贸易链的不畅对经济循环的影响会更严重。

B. 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都高度依赖于经济循环的畅通,这使得市场经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C. 抗击疫情和发展经济是一对矛盾体,既对立又一,而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靠政府的严格管理。

D. 疫情冲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但同时也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带来难得机遇。

下载Word版试题
《不失时机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周人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才能实现市场循环的畅通无阻”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实现产业循环的畅通无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论证了畅通经济循环与防控疫情的关系”错误,分析原文,“一刀切”与“绣花治理”是管理方法,不是用来论证畅通与防控的关系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更严重”这一推断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B项,逻辑混乱,“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都高度依赖于经济循环的畅通”与“市场经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项,“只能靠政府的严格管理”说法太过绝对。

故选D。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 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录入时间:2021-02-04 1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