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学情分析:

游记教学以一个单元呈现,是部颁语文教材的亮点。部颁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前有《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游记经典,后有“游记写作”知识简介。这让我指导学生掌握游记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有了可能。《壶口瀑布》一文是本单元比较典型的游记文章,它为我提供了引导学生阅读游记、指点学生尝试写游记的教学平台。

我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一些写景方法,诸如确定立足点来观察,能按一定顺序写景,他们能抓住景物特点,运用修辞手法,调用多种感官来描写景物。

教学设想:由壶口瀑布视频导入,让学生说感受,并回答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感受。随即导入课文的阅读教学,看梁衡的观察视角和写作方法。首先要掌握读《壶口瀑布》这篇游记的方法。师用“游记写作”来点拨。学生说出大致阅读法——找到景物及其特点,再找出作者的情感。教师用ppt归纳阅读游记的方法:游记三要素——所至:即游踪;所见:即目睹之风貌(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所感:即作者见闻引发的所思所想。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三者是游记结构缺一不可的要素。学生依据以上阅读方法,重点阅读3-5段。在学生阅读目的达到后,引导学生归纳游记写作方法:抓住游踪,运用多种写景方法写出景物特征,依据景物特点适时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醒学生,游记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是相通的,怎么读经典的游记,就可以模仿着来写自己的游记。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归结出梁衡写作《壶口瀑布》的独特写法——第一,他的感想有升华,蕴含着文化内涵;第二,他避开前人写雨季汛期的壶口瀑布景象,专选枯水期来重点描写,别出心裁有新意。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壶口瀑布视频,请学生谈自己观后感受。师用“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你的感受呢?”的问题引出本课教学目的。作家梁衡的写景游记《壶口瀑布》就给我们提供了经典的写游记的方法。在模仿梁衡游记写法之前,先得学会怎样读懂游记。

学生默读“学写游记”知识短文,回答出阅读游记的一些方法。教师用ppt展示游记文体知识:游记三要素——所至:即游踪;其常用写法即“移步换景”。所见:即目睹之风貌(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对应写法是能抓住风貌特点的诸种描写方法。所感:即作者见闻引发的所思所想;抒情方法可以直抒胸臆,可以情景交融。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三者是游记结构缺一不可的要素。学会读经典游记,并从经典游记里学会一些写游记的方法。这就是我们这堂课的教学目的。请同学们用归纳出的游记阅读方法——找到作者游踪和观察角度,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并归纳其特点,理解作者所感所思,来阅读梁衡的《壶口瀑布》这篇经典写景游记。

细读课文3-5段。

(一)作者详细描写的是枯水季的壶口瀑布,同学们浏览一下全文,看看作者用了哪几个段落来描写?

(二)请男同学集体朗读第三段,女同学集体朗读第四段,全班同学齐读第五段,读的同学留心,听的同学留意并圈画以下信息:作者看壶口瀑布的立足点,依次描写的景物。

(三)师生一起细读文本,提取本文的游踪:

立足点——河心;梁衡在定点观察。找出其观察角度。

先俯视,看到龙槽——“河中有河”;

再仰视:巨瀑源头,浊浪奔涌,灰山蓝天下,“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写水的势。

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写水的态势。

视线随水雾由下而上:沟底彩虹升起直抵青山;

又平视:龙槽两边千姿百态的河水——作者看到了“一幅写意画”,听到了“一曲交响乐”;——写水的形态和声势。

最后俯视脚下的河底巨石。——写水的力量。

学生找到相应语句,并写好旁批,记录游踪,便于阅读积累和仿写。

(四)师生探讨景物特点,归纳本文写景方法;

同学们能将刚才圈画的景物的特点归纳出来吗?

“河中有河”的龙槽——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可谓奇特。——奇

巨瀑源头,浊浪奔涌,灰山蓝天下,“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黄河水滚滚而来可谓雄壮。——雄

河水由上而下:跌入龙槽,一跌、二跌、三跌、四跌,直至碎为水雾,可谓险象环生。——险

沟底升起直抵青山的彩虹,和作者平视龙槽两边千姿百态的河水时看到了“一幅写意画”,听到了“一曲交响乐”,给人的感觉是多姿多彩的。既有凝重、猛烈的气势,又有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