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同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内容依据

1.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2.本课所依据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中的以下方面:其一,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其二,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的“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学情分析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让学生打牢中华文化底色,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浪潮中坚定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在情感与知识经验上都有所认知,但调查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了解很多中华文化元素,并为之自豪但对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同时,随着世界文化交流发展,在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中,难以理性客观的分析。不能理性看待中华文化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缺乏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需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辩证看待全球化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树立理性的文化自信,增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于以上分析,设置了本课内容。

三、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侧重从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角度,讲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点落在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辩证看待全球化趋势下中华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四、设计创意

1.本节课采用感受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思路,由外向里,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寻找中华文化根”。并以“文化自信”为暗线,让学生由感性的文化自信不断深入,树立理性的文化自信,进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2.本节课选取生活中的真问题、真困惑,通过两个思辨性话题的探究,在教师引导、追问中思考、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辩证看待机遇与挑战,提升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担当。

3.本节课注重对教材栏目设计意图的把握,根据课标及学情要求,打通教材栏目,让情境真实化,让抽象问题具体化,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思考空间。

五、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提高对中华文化的全面深刻认知,树立自觉传承、发展、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态度,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理解认同中华文化的价值,辩证看待全球化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2.难点:认同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性看待机遇与挑战,坚定文化自信。

七、教学方法

想象体验式教学、话题探究式教学、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动画图片“当甲骨文遇上2017”。

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师引导:为什么在我们眼中晦涩难懂的甲骨文会焕发出如此独特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寻“中华文化”。

目标导学一:感受中华文化

活动一:探寻中华文化之旅

学生在课前分组合作探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在现代绽放新活力两方面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思考:1.通过这一次文化之旅,你有什么发现(能不能用一些恰当的词语形容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原因可能有哪些)

目标导学二:理解中华文化

活动二:话题探究知文化

话题探究一:文化遗产—有用?材料展示: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弘扬。

思考:1.有人认为,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保护,你怎么看?

2.有人还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保护文化遗产是国家的事,与我有什么关系?你如何回答。

师总结: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九、作业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探究结果,绘制本组的中华文化树。

十、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计思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通过感受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思路,由外向里,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寻找中华文化根”。并以“文化自信”为暗线,让学生由感性的文化自信不断深入,树立理性的文化自信,进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2.本节课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本着学生可以自主、合作完成的内容都交给学生的原则,释放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本节课选取生活中的真问题、真困惑,通过两个思辨性话题的探究,在教师引导、追问中思考、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辩证看待机遇与挑战,提升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担当。

4.本节课遵循教材对正文观点的分析,落实教材内容的要求。通过课堂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了中华文化的特点,理解了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性认识了全球化趋势下带来的机遇挑战,进而坚定了文化自信,并增强了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掌握了传承和弘扬的方法。

5.本节课注重对教材栏目设计意图的把握,根据课标及学情要求,打通教材栏目,让情境真实化,让抽象问题具体化,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思考空间,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是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我对某些问题的处理依然存在困惑,例如:对革命文化的把握过于仓促;学生探究过程中某些引导总结仍不够具体;对学情的把握仍不够细致,进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等等。期待大家给予我建议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