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二年级上册《4.神奇的纸》教案优质课下载
授课人
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的地位
材料是指用于制造有用物品的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燃料、化学原科、食物、药物等一般不称为材料。
“材料”单元为2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身边常见物品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当学生对各种物品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物品都是由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的此特点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这些特点可以用来识别材料类别。材料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材料的使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二、本课的地位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材料”词可谓既熟悉又陌生。所谓“熟悉”,是指学生会经常听到“材料”这个词或接触到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所谓“陌生”,是指学生可能从没想过“材料指什么”“材料有何特点”“材料与物品的关系”等问题。
在生活中,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学习内容
16. 1.2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17.3.2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通过对普通纸进行折叠的探索活动,能说出纸这种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弹性、承重、隔热等性能发生改变。
2. 通过对普通纸和瓦楞纸的研讨活动,能列举出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一定功能的物品,如瓦楞纸箱、热饮杯等。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对普通的纸进行折叠等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纸改变前后弹性、承重、隔热等性能的变化。
2. 能用语言描述纸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