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粤教版新闻阅读与写作写作训练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粤教2003课标版《写作训练》教案优质课下载

学以致用。思维走向很简单,难的是是否坚持使用,形成一种作文思维惯性,也可以说是分析事件的逻辑思维,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高考备考中。

【教学背景】

2018年初,央视《感动中国2017十大人物》节目播出,年级组织各班学生观看了该节目,学生一下子接触到了大量的新闻人物事件。这些人物的事迹打动了许多同学,但作为一名高考生,不能止步于感动,更应该是学以致用,既要学习那些伟人的高风亮节,又能把这些新闻素材写下来用作备考。仅仅是记录是不够的,高考考场需要的不是复印机,而是一个具备辩证逻辑思想的青年人。当然,那些天才学生自有一套思想,作者的这一套法子只是把旧有常用的what-why-how思维跟我们高中生不太常用的思维导图结合起来了,以期能让更多的普通的学生轻松处理新闻素材。

【教学内容】

思维导图在我们一开始看《新闻周刊》的时候就介绍给大家使用了的,一个学期下来大家已经积累了很多素材,我也有看到很多同学抄写了很厚的素材本,不过,仅仅是堆积素材还不够的,我们要习惯用思维导图处理新闻素材,形成一种惯性的作文思维,把新闻素材都变成我们的养分。特别是我们常常接触到的是一系列一连串的新闻素材时,用思维导图可以很有效的把新闻素材有机组合起来。

现在我们常用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从单个的人物事件入手,分析what-why-how, 在“引议联结”的联的部分把其它相关的素材联结起来。第二种方法是找到几个人物事件的相似点关联点,排列出几个人物事件,再逐个分析what-why-how。 What-why-how是最常用的思维方向,就是弄清楚一个人物事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把这个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现象顺清楚了,然后思考分析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个人物会做这个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一层层追问下去,多几个为什么,思考就深入了。最后是怎么做?如果是宣扬正能量的人物事件,我们该怎么做该怎么学习,如果是负面人物事件,我们该怎么预防怎么避免,这就是孔老先生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人为鉴,修身养性。这也是我们以前说的一个议论文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下面我就以2018年初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2017十大人物》为例,下面的这幅图

我用一棵树就简单把其中的十个人物事件罗列出来了。其实这也是一个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首先是图,所以我们在下笔的时候可以随意的把它画成我们喜欢的想要的任意的图形。

那么这一连串的新闻素材不可能全部都用上,也不能简单地堆积在笔记本里蒙尘,我就用这两种方法展示一下我是怎么做的。第一种方法,从单个人物事件入手,分析what-why-how. 我选择的是黄大发老爷子,

我们看视频可以知道,这位老爷子真是个十分有趣的长者。开始what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一下,贵州草王坝,这三十年来,大发老爷子带领村民挖掘出一条生命渠,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发引水。Why?为什么?为什么大发老爷子能够做成这一件事?为什么他能够坚持三十年?为什么在受挫后仍然不放弃最后开凿出一条穿越三座大山三道绝壁三个村庄的生命水渠?因为他的承诺,他承诺一定会因引来水一定要让村民吃上白米饭;因为他是村支书;因为他是共产党员;因为他信守承诺因为他的毅力他的坚持他的责任感……这里面可以挖掘很多因素的,我只是概括出几个关键词。How?怎么做?我怎么做?任何的阅读最终都是回到我们自身,我们学习别人,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都是以人为鉴来修身养性,所以这个how问的是我们该怎么做。那作为老师,我选择了责任这个关键词,想到老师的责任,我作为老师该怎么负责任,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同样我也想到了官员的责任,子弟兵的责任,同老师的责任,三点并列。为什么是这三个身份呢?因为我们是在处理一连串的新闻素材啊,上面有一连串的新闻素材等着我们用呢,我们要联啊(引--议--联--结)。而上面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里有老师卢丽安,有官员廖俊波,有人民子弟兵杨科璋。这样的就把一连串新闻素材里几个人物事件有机联结在一起了。这样的一个思维导图下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作文思路,有清晰的思路,一篇完整的作文就可以流畅完成了。

第二种方法是找到几个素材之间的关联点,可以是相似点或者相反点。我找到一个关联点是“死”,以上感动人物中有几位是已经逝世了的,我们列举出来: 廖俊波--黄大年--杨科璋。

接下来依然是惯用的what-why-how思维分析。What:廖俊波,原福建省南平市副市长,出差途中车祸,因公殉职,年49岁。黄大年,吉林大学教授,海归人才,放弃英国高薪职位回国,7年间无休止工作,终于透支自己,年58岁。杨科璋,广西玉林一位年轻的消防员,火灾中为救一个小姑娘牺牲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Why:为什么?为什么清晨廖俊波就已经在路上?他要赶去开会,他要赶去招商,他要为辖区的经济发展奔走,他要为人民谋福祉。黄大年在英国已有高薪职位,有别墅,妻子开诊所,为什么在中国的千人计划后,毅然辞工卖房关诊所回国呢?因为他是中国人,因为他爱国啊!为什么回国后他可以不眠不休辛劳工作带学生带团队完成多个科研项目?因为他的科技强国梦啊!为什么年轻的杨科璋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别人?因为他是人民子弟兵,因为他的使命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因为他们无悔身上衣!为了志向,为了理想,他们敢于舍生取义,这一死,于他们是死得其所,死得光荣。于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是这一种为了理想,不畏死不惧难的大无畏精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先烈的激励下,在梦想的召唤下,我们也可以勇猛直前,“义/梦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大家看,到了最后的这个how的部分,其实就是我们学习别人的优秀品德以增加自己修养的过程,以人为鉴,修身养性,所有的阅读都可如此。

以上就是用思维导图来处理一连串的新闻素材的两个方法,一种是从单个人物入手,一种是找到几个人物事件的关联点,后面都是我们惯性的思维方式,what-why-how,写作思路也如同旧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作构架也可以惯用引--议--联--结。若能够形成这种处理新闻素材的惯性思维,任何的新闻素材都可以为我所用,既可以为高考备考,也可以成为我们品性的养分,提升我们我们的素质修养。

【布置作业】

选用以上两种处理一连串的新闻素材的方法之一,以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为例,或者你积累的新闻素材为内容,作一个思维导图。

【学生作业展示】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