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北师大版必修3书面表达:文学作品赏析写作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必修3《书面表达:文学作品赏析写作》教案优质课下载

能理解文学评论中“叙”、“评”概念以及进行深入评论的三角度相关知识;

运用文学评论相关知识,对《呐喊》作品中的名家评论片段进行鉴赏;

能针对书中的某一种人物群体,根据著书特色及自己的选题需要,选择合适角度进行深入的片段评论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评论的三个角度,并学以致用,通过课堂练笔让自己的文学评论走向深刻。

附:布鲁姆两维教学目标分类表

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1记2理解3运用4分析5评价6创造A.事实性知识目标1B.概念性知识目标2目标1C.程序性知识目标2目标3目标3D.元认知知识目标4目标4目标3目标4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具体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回顾过去三周鲁迅作品的研读、写作之旅,重点回顾写作之旅(略),并提出学生评论写作的情况——能够对人物形象群的特征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但多数同学没有往前迈出一步,进行深刻的文学评论,即使偶有深刻评论的片段出现,但呈现出无章法、无方向的特点。借此引出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有深刻评论的意识并且能够初步感知、理解教师所提出的深入评论三角度。

二、文学评论初感知

1、文学评论概念:对一切文学现象的道理阐发和评价裁判

2、文学评论特点:叙评结合,有叙有评

3、文学评论两要素:

叙:用灵活的方式选取、组织原文中相关情节,所叙内容必须为下文评论的观点服务。

评:对叙例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价值内涵、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议论、评价。

4、教师点评同学们在“叙”、“例”两要素写作上呈现的情况:

叙例方面的写作相对较好,提醒尽量叙两例以上以体现出群像特点及意义;同时要注意群像的阅历丰富,写作者应脑中明确评论方向为何,则选取与之相关情节进行叙例。比较大的问题是在评论这一方面,多数同学停留在人物群像特征分析这一步,并没有进行深入评论的意识,即使偶有深刻评论的片段出现,也呈现出无章法、无方向的特点。

三、品名家作品,探评论方法

1、学生就名家评论片段进行深入阅读并进行分组讨论

语段中划线部分为深刻评论的语句所在,除此之外的语句同学们在写作中是可以分析得到的。请学生分组探讨以下名家片段中,相对于自己作品中能够往前再走一步,进行深刻评论的方向何在?

片段1: 首先,是“驼背五少爷”。从名目看来,此人祖上曾经阔过。但现在没落了,他沦为了一介平民,成了这茶馆芸芸茶客中的普通一位,小说写他“这人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来得最早,去得最迟”。他早到晚去,每天总在茶馆中度过,并非因他在此做什么大的有意义的事,他也并非此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角儿。但有不同凡响人物进来,店家早该赔上笑脸,让座,上茶,而他进得店来,第一次问话,“没有人答应 他”,第二次问话,“仍然没有人应”,可见其地位了。何以他仍是每天照来不误呢?作者如此写来,实是严肃地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在晚清“风雨如磐”的黑暗统治下,一边是志士仁人浴血奋战,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一边却是以驼背五少爷为代表的清闲茶客,对中国的悲哀现实茫然不知、浑然不觉,空虚、无聊,虚度时日,以致革命猛士的牺牲“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龙庆荣《“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药>中小市民形象的意义》

片段2:《呐喊》、《傍徨》中儿童形象的审美价值还在于它丰富了两部作品的悲剧内涵, 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感,作家的童心流下的眼泪还起着一种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钱理群等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色是悲凉, 鲁迅的《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的悲剧特色更为人们所公认……他作品中儿童形象系列的存在则启示人们: 那里还有一种很少为人们重视的悲剧内涵,即孩子的悲剧,这是一种世代相沿恶性循环的历史人生的悲剧。那些不幸儿童的家长们无不真挚而强烈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竭尽全力保护、救助自己的孩,然而他们的实际行动却往往与他们的善良愿望相悖。华老栓夫妇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几个钱买的却是于事无补的假药。单四嫂子求神签许心愿恰恰耽误了宝儿的病,断送了孩子的命。在这里,他们的感情和理智、动机和效果发生错位。这个矛盾对那些保护者来说,又是无论如何不能解开的一个死结:他们当然不会怀疑自己良好的愿望, 但是更不会相信反映着普遍的社会心理的个人理智和行为,结果只能年复一年地排演着如《狂人日记》中所写的那样一面流着眼泪一面吃掉自己儿女的血肉的悲剧。这既是孩子的悲剧,也是成人的悲剧,是一种互相扭结、互增苦痛的社会悲剧, 也是一种迷失自我,不能认识自我命运而被命运所玩弄的深刻的命运悲剧。

——蔡市连 《试论<呐喊><彷徨>中儿童形象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