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华东师大课标版高三下册第24课 一国两制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高三下册《第24课一国两制》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2、通过对政府报告、媒体文章、个人言论等多史料由浅入深地解读,懂得深入分析历史现象的思维方法;进一步培养历史的时空观念,认同唯物史观有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观点及分析方法。

3、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智慧、认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践

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针对港澳台问题上的创新性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

出示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的讲话:“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三件大事!”,由此引导到本课的主题:“祖国统一”的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历史中决策人物的关键言论,通过人物言论解读的疑问,激发与聚焦学生对于课堂主题的关注。

环节2:(背景知识补充)

“左图右史”,利用图片塑造的历史空间感重温当代中国国家统一的历史遗留问题,展现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中有关于这三个地区的相关事实,阐述在祖国统一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边缘地区。并且辨析与明确香港澳门是我国的主权问题,台湾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从而引出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历史,融入时空意识,将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联系,增强学生对于古今时空的逻辑贯通。

环节3:(过渡与讨论)

讲述在冷战的世界大背景下,针对台湾的政策,我国率先改变思路,提出一种新的变化。出示1958年毛泽东起草,以彭德怀国防部名义发出的《告台湾同胞书》以及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以“这两张告台湾同胞书,你如何看待这其中的变化?”为话题展开讨论,理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关键环节起到了过渡作用,将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教学与两岸关系的演进的讲述进行衔接。并通过从原始文献中获得历史信息并作合理的历史分析的史学方法,从多重角度体会国家政策、政治理论出台的经过,培养对于历史事件的敏感以及带着历史眼光的诠释评价能力。

环节4:(简述与梳理)

在“一国两制”理论的政治构想成型以后,在不断向对岸释放出友好信号以后,以1987年“开放探亲”、1992年“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05年胡连会”、“15年习马会”为线索,理解并分析一国两制方针之下,两岸关系正逐步走向正常化的历史过程。

设计意图:学会从基于历史事件中归纳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从实践出发,建构对一国两制理论的整体和深入的认知,为后面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课程开展奠定基础。

环节5:(细节与演绎)

在过渡部分出示联合国决议,提供一个香港澳门回归问题的一个大背景即国际法理基础,也是中英香港谈判的重要前提。出示中英香港谈判的相关纪录片,(纪录片主要从当时邓小平翻译的角度看当时的会谈)还原当时中英谈判的情况,理解“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作为谈判的突破点在谈判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分析香港能够回归祖国的多种原因。

设计意图: 学会从影像史料、当事人回忆等多种直接史料中提取重要的历史信息,形成对香港回归的客观认识,凸显“一国两制”国策之下香港回归的成功模式。

环节6: (情感与感悟)

出示视频资料,回顾1997年7月1日与1999年12月20日两个重要的时间点,回味当初对于国人来说非常激动的时刻,也出示呈现在回归后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现实材料,个体生活的变迁的数据与新闻采访,进一步证明“一国两制”的政治远见是惠泽后世的。

设计意图:针对00后的学生无法亲眼目睹当时的历史现场,通过现场视频和讲述营造一种“创造历史时刻的感觉”从而激发爱国情绪和对于祖国统一的骄傲自豪,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有着很大影响并且明智的政治决策。

环节7: (总结)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