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单元复习》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
第一,通过对比和综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了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的具有整体性,我将教材的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物质、概念和实验。这样做,一来避免了完全按照教材三个课题走的新授课思路,二来,纵向的对比和综合,更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学生理解上的完整性。而在每一块教学中,我也多次运用到对比和综合:
(如一)在物质这里,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活泼与否进行对比,接着再对其用途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比与思考,既加深“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这一理念,又对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又从性质出发,让学生思考本单元中的哪些实验验证了氧气和氮气的相关化学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其实已经不是简单的回忆,还包含着更多的思考与分析,由此,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如二)在概念这里,通过混合物和纯净物本质区别的对比,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纯净物,学生在大量思考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生活中的纯净物其实非常少,且生活中所认为的某些“纯净物”,和化学中的定义,其实是有所区别的。
第二.通过演绎、探索、运用和拓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近几年的中考趋势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科学探究题出现,这些题更趋向于考察学生在对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和探索,对知识进行再运用,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设计上,我有如下两个知识点着重于与此方面的培养:
(其一)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在这里,首先是由一道练习题出发,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反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接着,由学生得出的结论出发,将此关系通过“欧拉图”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最后,将此知识迁移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氧化反应和燃烧中,通过知识的再次运用,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知;
(其二)氧气的制取这一知识点,我在这里设计了两道综合性联系——第一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常州市的一道中考题,但是将中考题中纯文字性的表述转换为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录像展示),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观看录像,指出错误,并给出理由,这样既避免了在课堂上重复新授课实验的尴尬局面,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 “找茬”、“攀比”的心里,让他们主动,甚至是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获得复习知识、组织科学系统的语言回答问题、展示自我的机会;第二道练习题的综合性更加强一些,要求学生既要考虑到如何制较多的氧气,又要考虑到做木炭、铁丝、硫、蜡烛燃烧实验的具体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由此选择性的去收集氧气,当然,在做这道练习题之前,已有意识的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即为学生“搭好台阶”,让他们既享受到成功获取知识的喜悦,也能深入的思考,对知识进行运用和拓展。
总之,在整体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言”之上,更多的倾向于采用问题讨论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揭露矛盾,解决困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知道许多物质在氧气中和空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及其原因;
3、知道混合物、纯净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催化等相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初步掌握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联;
2、通过分析讨论,能够对相关概念的关系形象的用图示进行表达;
3、通过对氧气制取装置的分析与讨论,能从不同角度对氧气的制取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南京空气质量报告分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南京的空气质量,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比讨论与反思,形成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氧气的化学性质;
空气污染及其应对措施;
混合物、纯净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催化等概念的认知与区分;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