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生物教材同步人教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科学家访谈 我赞叹生命的美丽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教2003课标版《科学家访谈我赞叹生命的美丽》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开篇内容,主要以采访问答的方式,认识杨焕明教授以及他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同时感受他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于第一位,以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国家科研综合实力为己任的学者精神,还了解到他对于包括基因研究在内的生物技术科学研究的思考和愿景,最后还谈了谈他对于科研工作中合作精神的看法。它是在学生学习完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之后,加上初中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相对性状等概念有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在学习必修二之前遗传与进化安排的一节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承上启下,为必修二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了解中国参与的意义;

初步了解DNA、基因等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探讨基因研究的利于弊,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与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杨焕明和屠呦呦两位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认同合作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等知识奠定基础,故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2)而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为探讨基因研究的利于弊,由于基因研究对于高中生的生活来说太陌生了,且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故确立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方法

(1)教法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学视频教授法、讨论法、总结法等教学方法,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美丽中国的记录片来启发引导学生领略生命之美、科学之美,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2)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通过观看视频、问题讨论、分析与综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乐趣,表达思想,建立新的认知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教学过程

(1)观看视频,开启新课

播放《美丽中国》记录片节选,带领学生一起领略中国之美,感受生命之美,再通过杨焕明教授说过的话: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就是生命,来点出本节课的主题:我赞叹生命的美丽。这样不仅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引导探究,思想升华

首先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杨焕明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参与了这一时代科学创举,所以通过一段有关杨焕明教授的介绍视频来初步接触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感受杨焕明教授渊博的学识素养,高深的专业水平,以他为榜样,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国家的未来舔砖加瓦。再通过一段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介绍视频,带领学生充分了解此重大科研项目。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英、日、法、德等世界强国参与了99%的测序,而中国只负责1%的测序工作,中国为什么要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这里我也是采用“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思考中国参与的原因,并让学生尝试总结中国参与的意义。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培养学生博大的海纳百川的胸怀。

(3)知识拓展,铺垫基础

在了解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什么是基因,什么是DNA?杨焕明教授说生命与生命的连接点就是DNA和基因,那么让我们跟随杨教授一起来学习染色体、DNA、基因等知识。为达到最佳的直观教学效果,首先我通过两段视频详细解读了染色体、DNA、基因的相关知识,其次通过图片以及教学课件的知识总结,为学生梳理出三者的关系。这部分知识能为必修二第二章和第三章等章节的知识打好铺垫,做好基础,让学生更从容的开展必修二内容的学习。

(4)观点交流,思维锻炼

我们都知道,凡事都有它的双面性,基因研究也是,如何看待基因研究的利与弊呢?我以两个视频作为示例,其中一个视频是讲述人兽杂交的电影,结尾的话是这样说的:基因工程的伟大之处就是人类开始扮演造物主的角色,决定新物种的诞生和灭亡,而基因工程的可怕之处也是人类开始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但我们真的决定得了其他物种的生存与毁灭吗?换句话说,只要将基因研究清楚了,在生命科学领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这种观点对吗?这一环节我设计成自由讨论陌生,让学生们自由大胆的交流观点,锻炼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相关资源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