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生物教材同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2.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用眼卫生。

3 课前准备:

在课前组织学生做好“眼球模型”,分好探究活动的小组,因为实验器材的限制,安排四人为一个小组,每组选好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的探究活动,并且安排好小组的交流讨论和发言。

4 教学过程:

4.1巧用自制教具,强化和视觉形成有关的结构

利用课前制做的眼球模型教具,回忆眼的结构。通过复习眼的结构,掌握眼由眼球和眼球的附属结构组成,眼球的附属结构对眼球起保护作用,和视觉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眼球。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透明膜、有小孔的黑纸片、透镜、黑色的透明膜,分别模拟眼球的什么结构?

图1 自制教具“眼球模型”

4.2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初步了解眼球成像的原因

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眼球模型”,去“看一看”明亮的景物(一只眼看效果更好),在“视网膜”上你会看到一个怎样的物像?正立还是倒立?放大还是缩小?结合“眼球成像”现象整理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并描述眼球成像的过程。

设计意图:巧用自制的教具引入教学,初步了解眼球成像的原因。让学生从比较形象的现象层层深入,把比较难理解的科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4.3 再探眼球模型,建构视觉的形成过程

利用眼球成像模型,总结蜡烛反射的光线到物像的形成,包括了光线的传播、透镜的折射,最后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接着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失明的案例原因,引导学生分析,视觉形成的三个内在条件:(1)眼球的完好、(2)视神经正常、(3)大脑视觉中枢正常。归纳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在视网膜上呈现的是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像,在视网膜上成像后还要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视觉中枢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后我们就看到的是正立的像了,这个主要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和生活经验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直观的自制教具眼球的模型,了解视觉形成过程中的成像原理,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另外,剖析视觉形成的三个内在条件,为接下来学习听觉的形成条件打下基础(也需要三个条件)。

4.4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

在同学们中很多同学都患了近视眼,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会近视,眼球的什么结构改变了会近视。

物理中的光具座可以看成一个更简易的眼球模型,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引导同学们分析,透镜模拟眼球的什么结构?白纸板是模拟的什么结构?

4.4.1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一:晶状体的凸度变大

提出问题:由于长时间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凸度变大,我们还能看清楚物体吗?如果看不清,那么清晰的物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还是后面?

作出假设:晶状体的凸度变大了,不能看清物体。

制定并交流计划:根据假设,参照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制定探究计划。在制定计划方案时,引导同学们讨论如何选择和确定实验变量。

实施计划:固定蜡烛和透镜,测量形成清晰的物像时白纸板和透镜的距离。

表1 探究近视的形成原因记录表(物距一定)

白纸板到透镜的距离

凸度小的透镜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