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数学教材同步沪教课标版高二上册7.6 归纳—猜想—论证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沪教课标版《7.6归纳—猜想—论证》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在初步领会了“归纳—猜想—论证”的思想方法及解题过程后,我又设计了例3和例4,引导学生利用该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常见的数列问题。例3主要是解决数列中“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问题。小结注意点时,要让学生感受到前几项的正确求解是归纳猜想的基础,因此要重视求解的正确性。例4主要是解决数列中“已知数列前n项和及其通项之间的关系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问题,在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时要结合假设、已知条件及所学数列知识,相对比较难,教师要耐心进行引导。为了降低证明的难度,教师要在计算前几项值时便有意识引导学生寻找前后项之间的关系,怎么利用前n项和公式求数列的第n项,怎样使用运算技巧才能简化运算等。

最后,有一题练习册上的综合题,虽然未指明用“归纳—猜想—论证”的方法求解,但是用该方法解决相对比较方便,因此作为探究思考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再一次体会“归纳—猜想—论证”方法的无穷奥妙。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小心论证”,在前几项的计算中要仔细,猜想要大胆,证明要严谨细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归纳—猜想—论证”过程的体验,领会“归纳—猜想—论证”的思想方法,即利用归纳的方法,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2.会用“归纳—猜想—论证”的方法解决一些较简单的数列问题.

3.通过学生实验、观察、尝试,激发其对“归纳—猜想—论证”思维方式的兴趣,从而初步形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在“归纳—猜想—论证”的过程体验中,渗透“归纳—猜想—论证”的思想方法.

2.用“归纳—猜想—论证”的方法解决一些较简单的数列问题.

【教学难点】

1.在“归纳—猜想—论证”的过程中,对数学归纳法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2.对“归纳—猜想—论证”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题1、已知数列 EMBED Equation.3 的通项公式是 EMBED Equation.3 ,请计算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的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2、(费尔马猜想)费尔马(Pierre de Fermat,1601-1665,法国数学家)发现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都是素数。据此,费尔马于1640年猜想“对于任何自然数,式子 EMBED Equation.3 的值都是素数。”

但是这是一个不幸的猜想,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瑞士数学家)于1732年发现当 EMBED Equation.3 时, EMBED Equation.3 不是素数。

问题3、(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由哥德巴赫(Goldbach C.,1690-1764,德国数学家)于1742年首先发现。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正式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如8=3+5,10=5+5,12=5+7,14=7+7,16=5+11,18=7+11,20=7+13,…

b.任何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如11=3+3+5,13=3+5+5,15=3+5+7,17=5+5+7,19=5+7+7,21=7+7+7,…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

从此,这道数学难题引起了几乎所有数学家的注意。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可表示为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这个结果表示为“1+2”。这可能是目前这个问题的最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