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华东师大课标版高二上册十四 诸子喻山水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高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十四 诸子喻山水》精品课教案

同学自由交流,老师适当引导。

今天让我们从诸子大家对山水的体悟中,学习为人为事的道理。

二、课文探究

山水,是生命的源泉,灵感的源泉,智慧的源泉,美的源泉。于是先人告诉我们“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上善若水”,于是有了由山水生发的种种美妙的比喻,奇特的联想,如诗如画的意境,令人深思的启迪。

先秦诸子通过对山水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了他们由此悟出的生命的价值和人生哲理。

全文朗讀,初步感受。

文本深入理解,老師示范解读一则,如第二則《韩非子大体》

(1)、请同学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对个别有疑问的词作好标识,指定学生对句子文意疏通,有疑问的句子,课堂上交流解决。必、舍、垂、至等。

(2)、朗读第二則中有关本体的语句,分析這一則中的山水有怎样的物态物性?这些物态物性会引起哲人哪些联想?(注意与山水的物态物性相似点)

山水所有的物态物性: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

联想到治国(喻治国),治国要宽容,要有大事业、大胸怀,如此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切德泽后世。

其他几则内容可由同学挑选自己感悟深刻的一则作讲解,课堂上充分交流,老师给予适当指导。

课文内容理解参考:

第一则、

孔子所强调是一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儒家精神的重要一端。孔子本人就具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志力。《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荀子》上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后来的《列子》上讲述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也是在强调人的韧性战斗。这些思想与孔子的精神内核保持高度一致。可见自强不息的精神已成中华民族的共识。这方面的说法还很多,《诗经》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成语里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说法。西方人强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能中国人的功利性心更重,更喜欢看重结果。

第二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民族精神当中很早就强调包容的意识。从山水当中古人就得到了启示,这并非是韩非的发现。与韩非同时的李斯在《谏逐客书》里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思与韩非完全一样。《易经》上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是强调包容性的一面。韩非和别人略有不同的是,他更强调治国的一面,这和他的法家思想是一致的。

第三则

《管子》应归入杂家,杂取了儒法道名诸家的思想。《管子》中最有名的话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阐述得很明白,仍然给今日的社会治理带来启发。《管子》的这一则与韩非的有些重复,仍然是有山水得到“包容”启迪。比起韩非来,《管子》又加了“士”这一层,不但治国,还讲了治学,在面上又得到了扩大。山水影响心胸襟怀,影响禀气品格,实在是不小。

第四则

儒家习惯把君子分为两种,仁者与智者。仁者强调道德的完善,智者偏于智慧的通达。其实在最高的层面上,仁者与智者他们自然会在“山顶”会合?。仁智有分,不过在特定的背景下强调其特殊性而已。山的厚重,宽博,安静,从容,确实具有仁厚的特点。水的灵动不拘,变化恣肆,不择地而流,确实像智慧的化身。《世说新语》上讲北人学问与南人学问的差异,也指出北人厚重,南人通透的特征。这样说来,北人像山,南人像水,本来北方多山,南方多水,山水影响人的性情,这又是一个显例。

第五则

李泽厚先生认为,关于时间的感悟,是《论语》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言论。孔子从流水之中领悟出时间的永不止息,给人以很大的警醒。人是时间的存在,人在世间的存在只能以时间来计算。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挑明了时间的短暂与永恒。时间是永恒的,但属于每个人的又是非常短暂的。人生有限,不可不深长思之。只有有所作为,才不愧对短暂人生,化短暂为永恒。如果满足于做匆匆过客,人生的意义丧失大半,殊为可惜。人要做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时间给我们的提醒。李泽厚先生把时间分为实用时间(物理时间工具时间)和情感时间(心理时间)。他说实用时间的意义是“无”,只有在情感体现中,时间才获得意义,这更是警醒人们,创造人生意义,才算明白人生的真谛。就像流水一样,时间还具有单向性的特点。虽然苏东坡说过“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样的话,但这不是常态,不过是替人“打气”的话。“水东流”具有不可逆性,时间的流逝就让人惶恐。“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及早努力啊,才不愧对人生。

第六则

有本无本,现代人几乎颠倒了的问题,孟子予以强调,甚至上升到是否合乎君子之道的高度。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不可能长久的。现代人喜欢捷径,总期望以最小的劳动甚至不劳动换取收获的最大值。不去浚源,不去固本,期望有所斩获。久而久之,追名逐利的风气便形成了。其实这样的名利是用纸糊成的,根本靠不住。孟子从水的源头去思考,意识到固本浚源的重要性。提出“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的观点,对现代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算是当头一棒。没有源头的水,不会流得长,没有“实”的名,当然也是靠不住的。后人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说的也是这个理。名实相副,才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