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人教版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下载详情

人教版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略读 金黄的稻束》优秀教学设计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教版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略读 金黄的稻束》优秀教学设计

导入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金黄的稻束》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语言的突破,一种雕塑的质感,一种将“思”与“诗”融为一体的可喜的努力,今天我们学习《金黄的稻束》了解诗人郑敏是怎样将“诗”(诗的意向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完美的融为一体的。

走近作者

郑敏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她与杜云燮、穆旦等属于昆明湖畔的一组,被称为和谐的“三重奏”,“杜云燮比较清俊”,“穆旦比较雄健”,“而郑敏最浑厚、丰富”。

朗诵课文 (标记节奏和重音,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重音。多种方法练习朗读)

【原文】金黄的稻束站在 /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 围着我们的心边 ,/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启导】这首诗因为一个随处可见的农村生活景象,触发一种不同寻常的诗情,深刻的哲思蕴涵在诗的形象之中。我们要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思考诗歌的内蕴。

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形象,可从“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这些诗句中看出。

诗人用金黄的稻束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母亲的赞美。

开篇第一句,写“金黄的稻束站在 /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明确】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金黄的稻束,意味着收获;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立”只是客观的描述,而“站”就有了拟人的效果,给稻束赋予了人的形态,更能触动人的情思。

“金黄的稻束”与“母亲”之间如何联系起来了?完整全面地表达,“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明确】 “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这里“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且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这一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这个意象不仅真,而且美,它属于一个带有玄想性质的“瞬间”,这种“瞬间”却构成了自足的诗的永恒,启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这一句中的“我想起”“ 我看见”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由稻束产生了联想,“我想起”(“ 我看见”实际上同义)把“稻束”和“母亲”的形象联系了起来,也就连通了这两个意象的内涵。我们可以把金黄的稻束看成母亲的象征。

此处所写的是“疲倦的母亲”,它们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何关系?

【明确】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生命的艰辛和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皱”是因为疲倦,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诗人因此称其为“美丽”。这是一种动情的赞颂。

在用“满月”“ 远山”为“稻束”添加了美丽的背景之后,诗人又说:“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这”指什么?“静默”有什么意味?

【明确】“这”就指“金黄的稻束”。稻束静静立在田里,有如雕像,本身是静默的;另外,它们静默,是因为这种母亲的疲倦、美丽和坚韧已经超出了一切言说。

接下来又有“伟大的疲倦”,这如何理解?

【明确】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之后,“伟大的疲倦”就容易理解了,诗人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品质,这是一种肯定和赞颂。

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明确】诗歌的最后几句,诗人在这样的景象描写和联想思索之后,要告诉读者的是,金黄的稻束,这些静默的母亲的形象,在秋天的田野里低头沉思,在这默默承受一切的生命姿态中,“历史也不过是 /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也就是说,这个肩负着伟大的疲倦和辛劳的母亲形象,在一片收割后的田野的映衬下,超越了历史的进程而具有了永恒性。而静默是诗人面对自然凝神观照的状态,正是在静默中,诗人回溯了历史,发现了雕像是人类思想的一个结晶。可以说,最后这一句,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而具有了更深刻广泛的哲思。

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在具体写法上,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为“母亲”,或是直接比为“雕像”,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展开联想和沉思。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成辉。读后,黄昏收割过的田野里“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像静默的雕像一样令人难忘,而母亲的疲倦、母亲的无言的坚忍和美丽又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沉思。值得称道的还有这首诗的语言,它们不仅很美,而且富有雕塑的质感和深长的意味。诗的最后一句“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因为有上文的铺垫而顺理成章,并不显得空洞,一种“抽象的思”和“感性的诗”在此完美地合为一体。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