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下载详情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语文《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基本阅读 14、苏轼词二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精品课教案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语文《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基本阅读 14、苏轼词二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精品课教案

重点:1、诵读,读懂作品,读出作者,读出思想感情。

2、欣赏词作,赏出作品情感态度美,人生哲理美。

难点: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

【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定风波 ①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 ② 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③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④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⑤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⑥ 。 料峭 ⑦ 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⑧ 。

注释: ① 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作者因“乌台诗案”,正被贬官在黄州。

② 沙湖:地名,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③ 雨具先去:雨具被人先带走了。 ④ 吟啸:吟唱长啸,表示泰然自若的情态。 ⑤ 竹杖芒鞋轻胜马: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骑马还要轻快。

⑥ 一蓑烟雨任平生: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 ⑦ 料峭:形容微寒。 ⑧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刚才那狂风大作的情形,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风雨和晴朗都是无所谓的。

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苏轼考中进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二、创作背景

《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元丰五年三月七日,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却不料途中转阴,进而风雨袭来。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从容不迫地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不久雨散云收,斜阳复出。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三、乌台诗案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