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明史·于谦·列传第五十八》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巡抚河南、山西。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乃复命谦巡抚。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及驾陷土木【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谦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谦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景泰八年正月上皇复位,即执谦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谦自值也先之变,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素病痰,疾作,景帝遣使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弘治二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注】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率军亲征,在土木堡被俘。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B.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C.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D.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进士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B. 御史,自秦朝开始,作为行政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明清。秦汉时期,御史大夫为最高行政官,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C. 监国,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 祠,古人为纪念伟人名士和祖先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今天的纪念堂。人们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谦巡抚各地,为政多有建树。他在担任河南、山西巡抚时,兴修堤坝,种树凿井,多有作为,政绩显著,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B. 于谦临危不乱,应对国家动荡。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城大为震惊,众人都不知所措,经过于谦一一部署,人心才稍稍安定下来。

C. 于谦一生清廉,死后家无余资。他衣食所用向来十分简薄,获罪之后被抄没家产,除了皇上所赐的蟒衣、剑器,家里没有多余物资。

D. 于谦含冤受祸,公论久而后定。英宗复位后,以谋反的罪名判处于谦极刑。后因吴瑾进言,朝廷才为其正名,并赐以“旌功”祠。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2)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下载Word版试题
《明史·于谦·列传第五十八》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D   

4. (1)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因为长久不得升迁而心怀不满,擅自推荐别人来代替自己。

(2)郕王感到不安,一再推辞。于谦大声地说:“我们实在是忧虑国家,不是为了私人的打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至”,到达,作“按山西者”的谓语,“按山西者不及至”是主谓结构,之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镇将私垦田”是兼语,作动词“夺”的主语,作动词“为”的宾语,“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是兼语句,中间不能断开,“以”是目的连词,放在下一句句首,之前应该断开,排除D项。

画线句的意思是大同孤立悬隔在塞外,巡查山西的官员不便于到达大同,于谦上奏建议另外设置御史来治理。又把镇边将领私人开垦的田地全部收为官家屯田,来资助边防开支。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太行山潜伏的盗贼为此而逃避隐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最高行政官”错误,应该为“最高监察官”。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D项,“后因吴瑾进言,朝廷才为其正名”错误,由原文“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弘治二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可知,吴瑾进言后,皇上沉默不语,弘治二年才追赠于谦并赐祠。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得分点:

(1)“阿”,迎合;“指”,通“旨”,旨意;“以”,因为;“怨望”,怨恨不满;“擅”,擅自。

(2) “惊”,感到不安;“谢至再”,一再推辞;“扬言”,大声地说;“诚”,实在;“非为私计”,判断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考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巡抚河南、山西。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经常被洪水冲开缺口。于谦派人加厚修建堤坝,按里程设置亭,每亭设有亭长,责令他督促统率修筑维护堤坝。又命令百姓种树挖井,榆树柳树种在路旁,道路上没有口渴的人。大同孤立悬隔在塞外,巡查山西的官员不便于到达大同,于谦上奏建议另外设置御史来治理。又把镇边将领私人开垦的田地全部收为官家屯田,来资助边防开支。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太行山潜伏的盗贼为此而逃避隐藏。太监王振正执掌权柄,恰巧有个名字与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得罪王振。于谦入朝时,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来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因为长久不得升迁而心怀不满,擅自推荐别人来代替自己。于谦被下放到法司,判处了死罪,在狱中关了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弄错了,才得以获释,被降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官民跪在宫门外上书,请求留任于谦的有上千人。于是重新任命于谦担任巡抚。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的身份被召回朝廷。等到皇上在土木堡被俘时,京城大为震惊,众人都不知所措。郕王代理朝政,于谦一一经营谋划部署,人心才稍稍安定下来。遂即升任兵部尚书。当初,大臣们担心国家没有皇帝,太子正值年幼,敌人即将到来,便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感到不安,一再推辞。于谦大声地说:“我们实在是忧虑国家,不是为了私人的打算。”郕王这才受命登基。也先挟持英宗攻破紫荆关,长驱直入,窥视京城。于谦马上分遣将领,率领二十二万军队,到九城门外列阵。他将兵部事务交给侍郎吴宁,关闭所有城门,亲自督战。景泰八年正月上皇再次登上皇位,当即将于谦逮捕入狱,判定为谋反罪,处以死刑。于谦自从也先入侵后,他常常留宿值班室而不回家。他一直患有痰病,疾病发作时,景帝便派人前去探视。皇上听说他衣食过于微薄,便令朝廷制作来赏赐给他,甚至连酒菜都备齐。等到他被抄家时,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正室门环锁得很坚固。打开一看,是皇上赐给的蟒衣、剑器等。皇太后开始不知道于谦死了,等到听说死讯,叹息哀悼了好几天。英宗也后悔了。不久又有边关警报,皇上脸上显现忧虑神色。吴瑾进言道:“假使于谦还在,应当不会让敌人成这个样子。”皇上沉默不语。弘治二年,追赠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并在他的墓旁赐建一座名为“旌功”的祠堂。

录入时间:2021-03-23 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