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 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                   D.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

2. 下面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非我也,岁也

C. 夫晋,何厌之有                             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 下列对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先描述发展生产的措施及其效果,然后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陈,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

B. 孟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环环相扣,层层紧逼,用墨不多,用人人关心、人人盼望的“养生丧死”等事作具体的说明,明白晓畅,易于为人接受。

C. 前两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具体地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减轻劳役,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兴办教育,招贤纳士,广开言路。

D. 前两段文字两次运用排比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体现了孟子文章善于雄辩、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特点。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下载Word版试题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C   

4. (1)让七十岁的人穿上好衣服,吃得上肉,使老百姓不挨冻受饿,能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人。

(2)这种说法与拿刀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3)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平时多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的词语可以根据句意来帮助解答。

D项,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蓄:蓄养。句意为: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来分析句子中存在什么特殊句式,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分类选择。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A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是: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

译为:太子丹以及知道这件事的朋友。 

B项,非我也,岁也。非……也,……也,表判断。

C项,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夫晋,有何厌之。意思为:晋国,有什么知道满足的呢。

D项,“树之以桑”为状语后置句。现代语序为:以桑树之,译为用桑树栽种在这里 翻译:五亩住宅的场地,种植桑树。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招贤纳士,广开言路”错误。招贤纳士,广开言路,在文中没有体现。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1)衣:动词,穿。帛:丝织品。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2)是何异于,固定句式,翻译为:这与……有什么不同。

(3) 这一句中特别注意“参”和“省”,这是两个词,要分开翻译,“检查”、袭“反省”。

翻译时还要考虑句式特点,这是介宾短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乎己参省”,“乎”相当于“于”,“对自己”的意思。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译文: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录入时间:2021-03-23 09: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