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孟子·梁惠王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二)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三)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晋国,魏的宗主国,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分晋国。魏惠王时迁都大梁,别称梁国。文中梁惠王自称魏国为晋国。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牛何之?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 ①若无罪而就死地            ②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C. ①谷不可胜食也              ②情不胜其欲

D. ①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②瓦峰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选文中最终用羊来衅钟。

B. 寡人,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秦始皇以后皇帝一般以“朕”自称。

C. 河内,此处“河”指黄河。古时将黄河以北称为河内,以南、以西称河外。

D. 孝悌,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孝”指敬爱兄长,“悌”指善事父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说理生动形象。材料一用“以羊易牛”生动阐述有仁爱之心足以称王之理,材料二“以战喻”形象解答梁惠王执政困惑。

B. 孟子说理善用排比。材料二运用排比手法,从食与用的角度阐述自己的养民主张,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C. 孟子认为仁者无敌。梁惠王要报国土被分之仇,孟子认为施行仁政就能扩张国土面积进而称王,并举出施仁政的具体做法。

D. 孟子崇尚民本思想。面对国君的不同疑问,孟子均以民本思想予以回应,阐述了爱民、养民、安民对治理天下的重要作用。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5.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下载Word版试题
《孟子·梁惠王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D    3. C   

4.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5. (1)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用羊替换牛,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应该的。

(2)这和刀刺别人然后杀了他却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若是)不再怪罪年景(收成不好),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来到你这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本题要求选出“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项,两句中的“之”都是动词,到,往。第一句译为:牛(牵)到哪里去?第二句译为: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到了沛公的军队。

B项,第一句中的“就”,接近,走向。句子译为: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第二句中的“就”,成就。句子译为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C项,第一句中的“胜”,尽,完。句子译为:粮食就吃不完。第二句中的“胜”,克服。句子译为:性情不能克服欲望。

D项,第一句中的“于”,介词,表被动。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第二句中的“于”,介词,比。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孝’指敬爱兄长,‘悌’指善事父母”解释反了,应该是孝指善事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孟子认为施行仁政就能扩张国土面积进而称王”说法错误,原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这是孟子对梁惠王说的话,意思是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文中并没提到就能扩张国土面积。

故选C。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句,可知,“察”是动词,后面接宾语“邻国之政”,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故在“政”后要断开;“者”一般是句中或句末助词,此处应停顿;“邻国之民不加少”与“寡人之民不加多”是句式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在“少”后要断开。故正确停顿是: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句中,“易”,交换,替换;“爱”,吝啬;“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句。全句译为: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用羊替换牛,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应该的。(2)句中,“是”,这;“兵”,兵器;“罪”,怪罪;“岁”,年成;“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倒装句。句子译为:这和刀刺别人然后杀了他却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若是)不再怪罪年景(收成不好),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来到你这里。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录入时间:2021-03-27 0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