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晋书·李熹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也。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不就。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步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

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

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及魏帝告禅于晋,熹以本官行司徒事。泰始初,封祁侯。

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以年老逊位。初,熹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后虏果大纵选,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及卒,追赠太保,谥日成。

(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B.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C.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D.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古代常见授予官职的词有“举、辟、征、拜、授、出、放”等。

B. “司马”,古代职官名称,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

C. “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让位于晋。

D. “太子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但在文中,李熹任此职时属掌权实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后来母亲病重,他偷偷回家,赶上母亲丧事,世人都称赞他的志气节操。

B. 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他举荐有德行的孙璞,也为世人所称赞。

C. 李熹治军有方,颇有政绩。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但因擅自出兵,而被免职。

D. 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极。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步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

(2)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

下载Word版试题
《晋书·李熹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A    3. C   

4. (1)当时李熹母亲病重,李熹于是私自翻越泫氏城墙徒步回家,于是赶上母亲的丧事,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

(2)凉州的敌人侵犯边境,李熹倡导大义派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熹的提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画线句子大意是:过去先公征用你而你不答应,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李熹回答说:“先君以礼对待我,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明公用法律来约束我,我害怕法律就来了。”

大部分内容是李熹的话,其中,“见待”是“对待我”的意思,“熹”是人名,指李熹,是李熹自称,做后边句子中“得以礼进退”的主语,因此“见待”后应断开,排除A、B 两项。再比较C、D两项,“进退”指进仕或退身,表示选择关系,中间不应断开;“明公”是对对方的尊称,在句中做主语,故D项断句错误,答案为C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古代常见授予官职的词有‘举、辟、征、拜、授、出、放’等”错误。“出” “放”,不是授予官职的词,是降职、贬官或免除官职的词。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但因擅自出兵,而被免职”错误。原文是“以功重免谴”,意思是“因为功劳大免遭责罚”,可见虽然李熹擅自出兵,但是并没有被免职。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1)笃,深、重;乃,于是;窃,私自;逾,越过;遭,赶上;嘉,赞美。

(2)虏,敌人;寇,侵犯;唱,倡导;患,祸患;竟,最终。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李熹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他广博地学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管宁因贤良被征召,不去。他几次被征入三府,不去就任。宣帝又征召李熹为太傅属,他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熹母亲病重,李熹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徒步回家,于是赶上母亲的丧事,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

景帝辅政时,任命李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李熹到任,被引见,景帝对李熹说:“过去先公征用你而你不答应,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李熹回答说:“先君以礼对待我,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明公用法律来约束我,我害怕法律就来了。”景帝很器重他。他转任司马,不久官拜右长吏,升任御史中丞。他居官正直,不畏强权,百官因慑于其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他举荐的乐安人孙璞,也因为有道德而显扬,当时的人称赞他能识别人才。不久他迁任大司马,因公事被免官。

司马仙为宁北将军,镇守邺地,以李熹为军司。不久,李熹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加任扬威将军、假节,兼任护羌校尉,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很有声望业绩。羌人进犯边塞,李熹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因为功劳大免遭责罚,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朝的冯奉世、甘延寿。他被授予冀州刺史,逐渐升迁至司隶校尉。等到魏帝向晋禅让时,李熹以司隶校尉的官职代理司徒的职务。泰始初年,他被封为祁侯。

立皇太子后,任命李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太子之位长久空置,制度荒废缺损,官员不完备,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等官职都没设置,太傅、少傅共同代理众事。李熹在位多年,教训道义尽心谋划。因年老退位。当初,李熹任仆射时,凉州的敌人入侵边境,李熹倡导大义派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熹的提议。后来敌人果然极端放肆,凉州覆没,朝廷很后悔。李熹自从做官,家中没有积蓄,亲朋好友甚至共享衣食,未曾利用朝廷官员身份谋私。等到他死后,被追赠为太保,谥号成。

录入时间:2021-03-31 09: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