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与元九书·白居易》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九

白居易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余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节选自《白居易集笺校》)

[注]①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作者友人。②缌麻之亲:关系疏远的亲族。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识:记住

B. 昼课赋,夜课书                    课:学习

C. 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时阙:时政缺失

D. 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                图:希望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则知仆宿昔之缘            恐年岁之不吾与

B. 每与人言                  欲呼张良与俱去

C. 何有志于诗者              开国何茫然

D. 即其愚拙可知矣            其皆出于此乎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谈到自己刻苦学习、勤奋诗艺的成长经历时,既有工笔描写,又有简笔概述,读后令人感动。

B. 作者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谈到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的进步观点。

C. 因文学创作联系现实紧密,作者及其作品被很多人误解攻击,作者对此表示已生悔意并进行反省。

D. 本文多对称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平易流畅;叙议结合,感情抒发浓郁真挚,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下载Word版试题
《与元九书·白居易》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C   

4.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5. (1)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帮助皇帝处理朝政;其次是用来报答皇帝的恩情和奖励,尽谏官的职责;最后是用来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2)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图”如解释为“希望”和后面的“志未就而悔已生”从语意上矛盾,“图”应解释为意料,料想。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B项,与:介词,跟、和。A项,之:助词,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何:副词,为什么;副词,多么。D项,其:代词,我的;副词,大概,揣测语气。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C项,“作者对此表示已生悔意并进行反省”错误,作者对各种攻击表示了坦然面对的态度,从“亦其宜也”等语中可以看出。“志未就而悔已生”的“悔”应理解为“灾祸”。故选C。

【4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并列成分,中间断开;“既壮”表时间的推移,前面断开;“肤革不丰盈”“齿发早衰白”陈述对象不同,前面断开;“者”后断开;“盖”总结原因,前面断开;“又”强调,前面断开。

【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句,第(1)句,上:首先;广:开阔;副:帮助;次:其次;酬:报答;下:最后;复:实现。第(2)句,固:本来;一、齐:同等看待。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诗,没有空闲时间睡眠休息。甚至于嘴和舌头都生疮,手和肘都磨成茧。眸子里面总是一晃一晃的,好象飞着挂着珠,动不动就以万计。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做诗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

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 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 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甚而我的兄弟妻子都认为我是错的。那认为我没错的,整个世上也不过二三个人。有一个邓鲂,看见我的诗就高兴,不久他就死了。还有一个唐衢,读了我的诗就哭泣,不久唐衢也死去了。另外就是你的情况了,而你十年来又困顿到这步田地。唉!难道六义四始的传统,上天就要破坏它而不能支持了吗?还是我不知道上天的意愿就是不让人民疾苦闻于皇帝呢?要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志于做诗的人不顺利到这样严重的地步呢?

但是,我自己也思量过,我只不过是关东一个普通人罢了。除去读书作文之外,其它事是胡胡涂涂一无所知,甚至连书法、绘画、弈棋、博戏那样可以与众人交换联欢的事,我都一无通晓。就是说,我的愚笨是可想而知了。当初应进士试的时候,朝廷里面连一个疏远的亲戚也没有,达官之中连一个曾有过一面之识的朋友也没有。争取功名我不善于奔走趋附。科举考试我也没有可靠的凭借。但是,十年之间我却三次中第,名声为众人所知,足迹达到侍从之官。在朝廷之外与贤俊之士相交结,在朝廷之中就服侍皇帝。开始我是由于文章知名的,最后又由于文章获罪,那也是应该的。

录入时间:2021-04-19 09: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