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校长王儒安·曹文轩》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校长王儒安

曹文轩

对油麻地中学,我们心满意足,无话可说。

对原先的校长王儒安,我们心存感激,充满敬意

那是一个又瘦又小的老头,难得见到的又瘦又小。那么一片红黑瓦房,那么多树木,那么多花草,那么多田地……我们很难将这样一份可观的家当与他瘦小干瘪的身躯联系在,一起。我们甚至觉得将油麻地中学跟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简直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然而,事实的确是:所有这一切,皆因为有了他,才得以实现,才得以存在。

十多年时间里,王儒安将它变成了一所花园式的学校。除了萧条的冬季,在其他任何一个季节里,学校的所有建筑都掩映在树林里。学校到处是树木,谁也无法数得清这里到底长了多少株树。夜深人静,若有风掠过校园,便到处是一片树叶的响声,“哗啦啦”,像是一片雨声。林子从四面八方招来了各种各样的鸟雀,从早到晚,我们总能听到不同的鸟鸣。

然而,他已不再是油麻地中学的主人。他已没有资格再踏进校长办公室,而只能出入于河边那间风雨飘摇的小屋。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慢慢地从别人那儿一星一点地知道了这一变故——三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个高二学生去教室上早自习,突然发现教室里蜷着两个女人。他问道:“你们是谁?”可对方都不回答。他又问了一遍,仍不见回答,便走近去看,只见那两个女人面色蜡黄得怕人,便立即逃到教室外,并高喊:“死人,死人,两个死人……”人们闻声赶来,纷纷拥进教室。许多人挤上前去,看了看说:“两个要饭的,大概是母女俩,冻死了。”

王儒安来了。他蹲下身去,将手分别放在两个女人的鼻子前面试了试,说:“还有一口气,快抬到我房间去”两个女人被人抬到了王儒安的床上。王儒安也不嫌她们脏,把两床干干净净的被子都压到了她俩身上,还在屋里生起火来。她们被温暖过来了。王儒安让勤杂工白麻子熬来了一小盆米汤,让两个女学生给她们一勺一勺地喂下去。两个女人便一点一点地有了阳气,脸色慢慢地好转起来。

她们果真是母女俩,母亲四十多岁,女儿十七八岁。在这里将养了几日,母女二人完全恢复了体力,那十七八岁的姑娘,脸上居然有了红润。有人问她们为什么出来要饭,母女俩低头不答,王儒安便用手轻轻做了个动作,让人不要再去追问。当母女俩要离开学校继续去流浪时,王儒安讲话了:“冰天雪地,无路可走,就留下来在学校干活吧。隔壁有间屋子,你们先住下来……”

那母女俩要下跪,被王儒安连忙扶起……

大约过了一年,校园里便有了风声:老光棍王儒安养起那母女俩是深藏心机的,并有鼻子有眼睛地说出许多事来。那意思概括起来是:王儒安不光占了那老的,还占了那小的。事情不小,风声渐大,王儒安被叫到了上面,同时上面还派来一个调查组。

就在调查组准备盘问那母女俩时,那母女俩却在头一天晚上走掉了,并且再也没有找到。

王儒安不明不白,事情真假难辨,上面便来了一文,要将王儒安调离油麻地中学。王儒安却死活不肯离开油麻地中学,就与上头闹翻了。上头坚持硬调,王儒安坚持不走。最后,惹恼了上头,向他摊牌了:“要么,你到另一所学校继续当校长;要么,就撤职,在油麻地中学当勤杂工。”

“当勤杂工就当勤杂工。”

王儒安选择了后者。他离开了他的办公室也离开了他原来的宿舍,住到了河边上那间原先堆放工具的小草房里。

我们从王儒安老头的脸上没有看出一丝怨恨。他总是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修剪树木花草,用铁丝把码头的木板牢牢固定住,把驱赶麻雀的稻草人立到地里去……他像一个幽灵四处游荡,但只是在校园里游荡。他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些树木,那些池塘,所有一切,仿佛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的无限延伸。那些树木仿佛是因为他的呼唤而漫上绿色,又仿佛是因为他的默许而让自己的叶子变成一片金黄。

这年开春以来,我们发现他的身体有点变形了:上身与下肢在腰间错位,倾斜到左侧。马水清得到消息,告诉我们:“王儒安老头得的是坐骨神经痛。”

几回,我在睡梦中听到了河那边传来疼痛的嘶喊声。

然而,这弯曲的身体,仍然在校园里不停地游荡着。

(节选自《红瓦》,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说对油麻地中学我们“心满意足”,并对其花园式的环境进行了形象描绘,这与人物坎坷的命运和凄凉的处境形成鲜明对照。

B. 小说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便于抒发“我”的情感,第三人称用于叙述王儒安的经历,显得更客观。

C. 小说多处使用对比,如对母女俩,众人围观与王儒安伸出援手、众人追问究竟与王儒安阻止,使王儒安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形象跃然纸上。

D. “我们从王儒安老头的脸上没有看出一丝怨恨”,既表现了王儒安面对人生变故忍辱负重的品格,同时暗示他早已历经磨难,因而变得平静。

2. 小说中说对原来的校长王儒安“我们心存感激,充满敬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文章结尾两段的叙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校长王儒安·曹文轩》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①心存感激:王儒安用十多年时间将油麻地中学变成了一所花园式的学校,我们对此心满意足,在被逼离职后仍一心守护学校的一草一木。②充满敬意:面对陷入绝境的流浪母女,他全力救助;面对权力,不为权势动摇,为了学校,宁可做勤杂工。   

3. ①结构安排上,与开篇写王儒安又瘦又小的形象以及他为学校所做贡献形成照应,使小说脉络清晰,增强了小说的整体感。②人物塑造上,王儒安拖着病重的身体仍坚持在学校巡查,突出表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校深挚的情感。③表达效果上,以“我”的感受和对王儒安的病体形象描写作结,显得含蓄而有情致,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④主题表达上,含蓄点明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D项,“忍辱负重”“早已历经磨难”分析有错。文中说,王儒安老头因好心救落难的母女两人,但又被人误会,说了嫌话,因而上级想调他离开麻油地中学到别的学样当校长,但他不愿意,他舍不得离开,他选择留在麻油地中学学当勤杂工,“我们从王儒安老头的脸上没有看出一丝怨恨”,因此不能说“忍辱负重”,也不能说是“历经磨难”。故选D。

【2题详解】

该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不能只抓住所给句子作表面解读,要深入文本,关注前后文进行分析。理解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几个分句的要对分句逐个解读,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本题要求理解小说中说对原来的校长王儒安“我们心存感激,充满敬意”的含义。我们对原来的校长王儒安“我们心存感激”,是因为“十多年时间里,王儒安将它变成了一所花园式的学校。除了萧条的冬季,在其他任何一个季节里,学校的所有建筑都掩映在树林里。”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将麻油地建设成环境优美的学校。“对油麻地中学,我们心满意足,无话可说”,我们很满意。并且,在他好心救助了一对苦难的母女后,却遭人诽谤,上级只好调离他,但他坚持留在麻油地中学,即使在这儿当勤杂工,他也毫无怨言,“修剪树木花草,用铁丝把码头的木板牢牢固定住,把驱赶麻雀的稻草人立到地里去……”仍一心守护学校的草木。“充满敬意”,是因为有一天学校里来了两个奄奄一息的女人,他想尽办法救活了她们,并且收留她们在学校干杂活,能有地方住,有饭吃。当他被人中伤,那对母女俩又连夜离开了,王儒安不明不白,事情真假难辨。于是上级想调离他离开麻油地,到别的学校当校长,但他拒绝离开,结果与上级闹翻了,选择留在麻油地中学当勤杂工。面对权势所动摇,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立场。

【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小说中段落的作用。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和前文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本文要求分析文章结尾两段的作用。结尾两段写他仍在校园里游荡,守护着校园,而“我”睡梦中仍能听到那痛苦的喊声。在结构上,照应小说前面写王儒安被迫成为学校的勤杂工,仍然一心一意守护着学校的花草树木,即使身患坐骨神经痛也是如此的相关内容。对于表现人物形象上,王儒安身患坐骨神经痛,却仍然坚持巡查学生,守护学校。没有这要求他这样做,他完全可以离开这儿到别的学校当校长,但是他不愿意,这足以表现他对麻油地中学的热爱,感情深厚,也能表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表达主旨的角度分析,通过他患病仍守护着学校的一草一木,含蓄表达了小说的主旨,赞颂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写王儒安生病的痛苦是从“我”的角度,通过“我”的感受表现出来的,这样能引发读者的深思。

【点睛】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的环境背景,小说塑造的主要和次要的人物形象,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

录入时间:2021-04-30 09: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