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汪振军》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脉,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符号标识,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使用、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字,是一种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汉字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更是中国人的思维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有了汉字,才有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才有了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光辉灿烂的文化。目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

第一,国际文化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文化全球化,虽然文化全球化也有双向交流的性质,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是平等的全球化,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单一性与弱势文化、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激烈。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全世界的政府交往、经济贸易、学术交流都用英语,而且互联网上的材料90%左右也是英文。相比而言,汉语使用人口虽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其地位和影响力却与英语无法相比。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亚洲个别国家曾有意将汉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消息是否属实,这说明汉字发明权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作为发明汉字的中国人,一旦汉字被其他国家作为非物质遗产申报,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和后人。

第二,国人对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目前,在国人的心目中,汉语的地位远没有英语重要,汉语学得好不好无关紧要,只要英语学好了就可以拿学位和出国留学。现在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硕士博士毕业,前后长达二十几年。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过不了四六级,有的学校规定拿不到大学学位证或硕士博士学位证。参加工作后,英语不过关,不能晋升职称。而作为母语的汉语,就没有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正是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

第三,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一项针对书写的调查结果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22%的人写字时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他字基本没法看;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键盘化、拇指化,已经让人们体验不到汉字书写带来的愉悦,千篇一律的印刷体代替了富有个性和温情的手写体。汉字书写水平的整体下降,带来的更多是对于汉字的隔膜与疏离。

第四,流行文化对汉字的冲击。目前网络流行语、时尚流行语、娱乐节目语言、广告语的泛滥造成大量对于汉字的更改与颠覆,使原本规范化的汉字变得不伦不类。例如把没有写成“木有”、同学写成“童鞋”,妹子写成“妹纸”,悲剧写成“杯具”,什么写成“神马”,还有一些生造词,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至于为了书写方便而出现的难以认出的简化字更是比比皆是。这种对汉字的滥用与破坏使原本美丽的汉字变得丑陋。

今天汉字传承面临着内忧外患,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水平,激发国民对汉字的热爱,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摘编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没有话语权,以致汉语的影响力与英语无法相比。

B. 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拿不到学位证,不能晋升职称,这些是汉字和汉语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C. 文化全球化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而汉字发明权的争夺其实是文化实力竞争的表征。

D.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毛笔与硬笔书写已被键盘和拇指替代,人们对汉字越来越疏离与隔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成就的背景下,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汉字传承面临的严峻形势。

B. 文章主体部分呈并列结构,从国际文化竞争、国人重视程度等方面审视汉字传承存在的诸多问题。

C. 文章第四段用调查数据来论证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遗忘的现象,真实可信,有很强的说服力。

D. 围绕汉字传承这一中心,文章逐层深入,论证了传承汉字文化、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水平,重视汉字传承和发展,大力弘扬汉字文化,就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 从文化角度看,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热爱汉字、传承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

C. 弘扬汉字文化,有利于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影响力。

D. 作为国家与民族符号标识的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因此,它的使用与传承意义重大。

下载Word版试题
《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汪振军》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没有话语权”有误,文章第一段说“目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第二段说“相比而言,汉语使用人口虽占世界四分之一,但其地位和影响力却与英语无法相比”,文中只是说“形势严峻”,但不能说“没有话语权”。B项,“这些是汉字和汉语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有误;文章第三段的表述是“正是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只是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但不能说是下降的“根本原因”。D项,“已被键盘和拇指替代”有误。第四段的表述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文中说的是“日益转变”,选项变成“已被替代”。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如D项,文中说的是“日益转变”,说明还在路上,而选项变成“已被替代”,变成事实,故错误。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有误。文章第一段提出问题,指出“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第二、三、四、五段分析问题,即从四个方面分析“形势严峻”的原因,第六段解决问题,“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激发国民对汉字的热爱,捍卫国家文化安全”,这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中间四段是从四个方面分析原因,四者是并列关系,并非“逐层深入”。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只要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重视汉字传承和发展,大力弘扬汉字文化,就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不正确,“只要……就能”有误,说法过于绝对化。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激发国民对汉字的热爱,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并不能说这样做了就一定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录入时间:2021-05-11 0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