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夜色迷茫·梅贻涵》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色迷茫

梅贻涵

列车快到江湾市时是子夜时分,我和女儿迷迷糊糊地从卧铺上爬起来,准备下车。这时一瘦如麻杆的男人在昏暗中鬼鬼祟祟地走过来,小声地问道:“你的车票报销吗?”

我不免有些疑惑,心想他问这个做什么,但还是回答道:“不报。”

“那把票卖给我吧!十元一张。”麻杆看了一眼四周,声音低低地说。

“你买用过的旧车票做什么?”想到现在骗人的太多,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们公出报销,每人可报二张,现在还缺少几张,大姐,你就帮个忙吧!”麻杆有些犹豫,声音也更低了。

“不卖。”我没有表情地回答。

“二十怎样?你不用担心,我也在江湾市下车,我们的人会送你出站台的。”

“不,我回去也报销。”明知道不会有人替我报销,这票在我手里完全是废纸一张,还不如换了四十元钱,但我坚持着不卖。

“刚说了不报,怎么这一会就又报了!”麻杆看看我还很小的女儿,脸色变得阴沉起来。

我见他变了脸,想起刚才他说的“我们的人”,突然有些害怕,担心他们下车后报复我和女儿。

正害怕,又一脸上有一道明显刀疤的男子幽灵般走来,对麻杆说:“怎么样,到手几份了?”

麻杆“呸”了一声,道:“真不顺,二十还不出手。” 

刀疤听了,凶狠的目光在我脸上横扫了一遍,以命令的口吻低声说:“二十五。” 

“二十五也不卖。”我听出了自己声音里的胆怯。

“白捡五十还不行,真黑。”刀疤边说边将手插在了夹克衫的衣兜里,似乎要掏什么。

我的心立即怦怦怦地狂跳起来,心里万分紧张地想:“他的手伸进衣兜里做什么,是不是在掏刀或者别的什么凶器?他们是不是黑社会的?或者是什么犯罪团伙?若真是这样,如果不卖,他们能放过我们吗?如果卖了,出不去站台怎么办?他们是说有人带我们出去,可跟着他们走,太危险了啊。”

这时,车已停了下来,旅客们都在纷纷下车,可俩人并没有要放弃的意思,刀疤蛮横地挡在我的面前,似乎要连票带我一下子吞下去;麻杆则软中带硬地说:“大姐,跟我们走吧,我们送你出去。”说着要拎我的皮箱。

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可看看四周,该下车的在下车,不该下车的都在呼呼大睡,没人关注我们,似乎也不会有人帮助我们,自己是如此孤立无援。女儿似乎也很怕,紧张地问:“妈妈,我们怎么还不下车?人都要下完了呀。林恂叔叔会来接我们吗?”

听了女儿的话,我灵机一动,对车窗外喊道:“林恂,我在这,快到门口接我! ”

那俩人一怔,匆忙闪开,我忙趁机拉着女儿逃下车去。

刚走出站台,一茄脸女子迎面走来,问道:“卖车票吗?十元一张。”

对方是一女子,我不再像刚才那样害怕,态度坚决地说:“一百也不卖。”

茄脸狠狠地剜我一眼,扭头走了。

茄脸刚走,林恂匆匆走来,有些歉意地说:“对不起,刚办了一件别的事,来晚了!”

我刚想说:“有什么对不起的,应当谢谢你的,大半夜的来接我们!”可一抬眼,见俩凶巴巴的人正朝我们走来,心有余悸的我,立即想起麻杆说的“我们的人”,害怕他们真的来纠缠,低声对林恂说了句:“快走,他们来了!”匆忙拉起女儿,上了一辆正好开过来的出租车。

林恂听我匆匆说了句话,便如避难的兔子一样,动作神速地一下子钻进了车里,笑着问道:“哈哈,他们是谁?是不是有要买旧车票的人缠你了?”

我松了一口气,苦笑道:“是的,你怎么知道?”

林恂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笑着问道:“卖了吗?没卖的话送给我,我正好也需要两张。”

我愕然。

车窗外,一片夜色迷茫。

(摘自2014年《中国小小说欣赏》,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一段在简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基础上直接进入故事,并创设悬念。

B. “我”开始不愿意把车票卖给麻杆这一类人,是因为“我”厌恶社会上这种不正之风。

C. 小说刻画“我”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同时兼有语言和动作描写。

D. 小说多处用叠音词描绘人物动作,既强化了动作行为的状态,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2. 结合全文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特征。

3. 小说以“车窗外,一片夜色迷茫”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夜色迷茫·梅贻涵》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①有较高的警惕性:遇到有人来买车票先是怀疑,然后拒绝;②社会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别人问起车票如实相告,对买票报销这一普遍现象一无所知;③遇事紧张,惊慌失措:当买票的人纠缠不知所措,当女儿说出叔叔来接才想出对策。   

3. (1)照应文章标题与开头。结尾与标题“夜色迷茫”和开头的“子夜时分”相照应,并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2)表现人物心理。文章结尾借车窗外自然夜色的迷茫表现人物内心的迷茫。(3)点明文章主旨。文章借迷茫的夜色,含蓄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以及对真诚、正直等社会风尚的期待。(4)引发读者思考。文章以景物描写结尾,留下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读者深思。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我’开始……是因为‘我’厌恶社会上这种不正之风”错误,从文中来看,“想到现在骗人的太多,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见一“我”开始不愿意把车票卖给麻杆这一类人,是因为“我”担心被骗,看不出“厌恶”的情绪。故选B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结合全文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特征”,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考生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从文中来看,有人来买车票,“我”先怀疑,再拒绝,说明“我”“有较高的警惕性”;当别人问起车票的事,“我”如实相告,对买票报销这一普遍现象一无所知,这说明“我”“社会阅历较浅”;当买票的人纠缠时,“我”不知所措,心立即怦怦怦地狂跳起来,心里万分紧张,这表现出“我”“遇事紧张,惊慌失措”的特点。根据“我”的这些表现也可以答出“胆小、机灵、机智”等特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车窗外,一片夜色迷茫’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先要看结尾的方式和结尾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情节、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其作用。“车窗外,一片夜色迷茫”是写景,这是“我”眼中所见的景,从结构上来看,这一内容与小说的标题“夜色迷茫”形成照应,且和开头“子夜时分”这一时间点相呼应,让小说的结构非常严谨,同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形象的角度来看,“迷茫”此处既是写窗外的“夜色”,这是写实,同时也是“我”此时的心情,在车上遭遇买票风波,此处在朋友这儿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迷茫的夜色”其实也是“我”此时心境的表现;从主题的角度来看,小说围绕“买票风波”折射出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我”听到朋友的“没卖的话送给我,我正好也需要两张”的话时,“我”的表现是“愕然”,窗外迷茫的夜色含蓄地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暗含对正直、真诚社会风气的向往;从结尾的技巧来看,“车窗外,一片夜色迷茫”是写景,这是以景结情,这种结尾的效果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引起读者深思。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借助要核对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例如本题,从结构上思考,得出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的作用;从内容上思考,得出“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从主题上思考,得出“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从读者阅读的效果上思考,得出“留下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录入时间:2021-05-17 09:06:59